undefined

 

書名:蘋果橘子經濟學

作者:李維特(Steven D. Levitt)、杜伯納(Stephen J. Dubner)

Isbn:986-7291-93-x

出版:大塊文化

 

---

 

內容簡介:

 

  經濟學擁有獲得答案的絕佳工具,但嚴重缺乏有趣的問題。李維特──經濟學界的印第安那瓊斯,他發掘了許多看似幽默怪誕,卻與日常生活息息相關的「經濟問題」,比方說:墮胎合法化何以能降低十五年後的犯罪率?小學老師與相撲選手為何有個作弊的通性?從小孩每年在游泳池內淹死的數目遠超過玩槍致死的結果,怎麼推論出理想父母的條件?三K黨和房地產業務員有何相同特質?毒販既然賺錢,為何還是窮得只能跟他母親住在一起?本書旨在探尋每件事物背後隱藏的一面,剝去現代生活的一兩層表皮,以觀察內部的運作狀況。作者發明了一個全新的研究領域:蘋果橘子經濟學──用經濟學的剖刀切開擁有蘋果外表的橘子果實。這種剖刀憑藉的是經濟學裡俯拾皆是的工具,不同的只是改從最有趣而關鍵的點切入。

 

  每天喝八大杯水並無理論根據?兒童汽車座椅遠不如安全帶來得安全?游泳池其實比槍枝還要危險?父母參加家長會的重要性遠超過帶小孩上博物館?這些一點都不像典型的經濟學問題,不過問這些問題的李維特也不是一個普通的經濟學家,他感興趣的是日常生活中的事件與謎團。

 

  許多人根本不認為李維特研究的是經濟學,但他無疑是當代經濟學領域最具創造力的思想家,而他也只不過是讓這門所謂「憂鬱的科學」達成它原本最主要的目標:解釋人類如何得到他們想要的。他與大多數學者最大的不同──勇於運用個人的觀察力與好奇心,也不避諱談軼聞或說故事。許多問題微不足道,有些則攸關生死。答案看似突兀,但在了解事實後,又相當順理成章。

 

  經濟學本質上是一種測量的科學,包含一組可以測量複雜資訊的完善工具。所謂「經濟」,不外乎工作、房地產、銀行、投資等資訊。但經濟學的工具也可以很輕易地應用到「更有趣」的主題上。只要找對了透視角度,所有複雜的現象都是可被理解的。這也是李維特所認為的:如果道德代表人們理想中的世界運作方式,那麼經濟學則代表真實世界的運作方式。

 

  本書立基於一些基本理念:誘因是現代生活的基石。找出各項誘因,算得上是解開幾乎所有謎團的關鍵,不論是暴力犯罪、運動舞弊或線上約會。傳統看法往往是錯誤的。傳統看法的形成往往相當粗糙,但很難被看穿──不過並不是不可能。重大的影響往往源自久遠甚或微不足道的原因。謎團的答案未必全都擺在你的面前。專家利用資訊優勢為自己謀取利益。從犯罪學者到房地產仲介人員皆然。知道該測量什麼、該如何測量,可以讓複雜的世界大為簡化。如果你了解如何以正確的方式解讀資料,就能解開看似無解的謎團。因為數字的威力無窮,可以剝除層層的混亂與矛盾。

 

 

以往我只要讀到和經濟學有關的書,那通常得做好看不懂或艱辛理解的心理準備。但這本完全打破這個舊有的經驗,讓讀者能跟著作者的角度,去看他如何善用經濟學這個工具,去針對一些大眾習以為常的問題提出分析和解答。

很有趣的一本書!

 

 

D*

 

---

 

p.39-40

 

  對某個主題抱持自己的意見或理論當然沒錯,這也是人之常情,不過如果能去除道德立場,誠實地檢驗資料,結果往往會得到嶄新而出人意料的見解。

  我們可以說,道德代表人們理想中的世界運作方式——而經濟學則代表真實世界的運作方式。經濟學本質上是一種測量的科學,包含一組功能與彈性均相當完善的工具,可以可靠地測量錯綜複雜的資訊,計算出任何一個因素乃至整體的作用大小。所謂「經濟」,不外是:關於工作、房地產、銀行與投資等錯綜複雜的資訊。但經濟學的工具也可以很輕易地應用到——怎麼說呢?——「更有趣」的主題上。

 

  本書的撰寫立基於一些基本的理念:

 

  誘因是現代生活的基石。理解——或抽絲剝繭找出——各項誘因,算得上是解開幾乎所有謎團的關鍵,不論是暴力犯罪、運動舞弊或線上約會。

 

  傳統看法往往是錯誤的。犯罪案件在一九九○年代並未直線上升,單靠金錢無法贏得選舉,還有——可能令你吃驚的是——每天喝八大杯水有助健康,其實一直沒有經過實證資料支持。傳統看法的形成往往相當粗糙,但很難被看穿——不過並非完全不可能。

 

  重大的影響往往源自久遠甚或微不足道的原因。謎團的答案未必全都擺在你的面前。麥柯維對犯罪率下跌的影響,遠超過槍枝管制、經濟繁榮以及創新的治安策略加總起來的效果。我們接下來還會舉出這樣的例子。

 

  專家——從犯罪學者到房地產仲介人員——利用資訊優勢為謀取自己利益。不過面對網際網路的崛起,專家們傳統上的資訊優勢日漸縮水。

 

  知道該測量什麼、該如何測量,可以讓複雜的世界大為簡化。如果你了解如何以正確的方式解讀資料,就能解開看似無解的謎團。因為數字的威力無窮,可以剝除層層的混亂與矛盾。

 

  因此本書的目標在於探討每件事情背後隱藏的一面。有時候這麼做吃力不討好,甚至會讓你覺得自己以管窺天或是由哈哈鏡中看世界。不過我們的理念是去觀察許多不同的場景,並運用創新的方式加以檢驗。以這樣的理念來寫一本書似乎有些奇特,大多數書籍都是標明單一的主題,先以一、兩句話簡單勾勒大綱,再完整地講述來龍去脈:鹽的歷史、民主的脆弱、標點符號的運用等等。本書並沒有這種一貫的主題。我們的確短暫地想過圍繞一個中心主題——好比說應用個體經濟學的理論與實務?——來寫作,但隨即決定還是採用尋寶的方式。沒錯,這個方式會用到經濟學中最佳的分析工具,但同時也容許我們追索自己想到的各種稀奇古怪的念頭。因此我們發明了一個新的研究領域:怪胎經濟學(Freakonomics)。本書所舉例子通常不會出現在正規的經濟學教科書中,不過這種情況往後可能會改變。經濟學這門科學主要是一組工具,而不是有特定主題,因此任何主題,無論多麼稀奇古怪,未必不能納入它的範疇中。

 

p.47

 

  所謂誘因,就是促使人多做好事、少做壞事的一種手段。多數誘因並非自然發生,而是由某些人──經濟學者、政治人物或父母──所發明設計。你三歲的小女兒是否整整一週都乖乖吃蔬菜?這樣你會帶他去玩具店。某家大鋼廠排黑煙過量?超過法定標準的汙染物每立方呎都得罰款。很多美國人不按規定繳所得稅?經濟學者傅利曼幫忙想出一個解決之道:由受雇員工薪資中自動扣繳。

  誘因大致有三類基本性質:經濟、社會與道德,不過單一誘因經常三者兼具。如近年來的反菸運動,每包菸三美元的「菸害捐」是扼制購菸的強力經濟誘因;餐廳與酒吧禁菸是有效的社會誘因;而當美國政府指出恐怖份子藉黑市賣菸籌措經費,又增加了相當強大的道德又因。

  迄今為止最令人無法抗拒的誘因,當初有些是設計來防治犯罪的。

 

p.119

 

  所以你或許會滿懷希望,認為歧視一如小兒麻痺症,在二十世紀業已絕跡。

  但或許更可能的情況是,歧視特定群體已經變得過時,所以除了冥頑不靈者,絕大多數人都會盡量顯得心態平等,至少公開場合要如此。這並不是表示歧視已然終結──只不過是大家不好意思表現出來而已。

 

p.125

 

  我們公開主張的資訊往往與自己了解之真實的資訊存有巨大的鴻溝。(或更淺顯的說法,就是說一套,做一套。)這種狀況在人際關係、商場交易上都看得到,在政治上更就不用說了。

 

p.130

 

  「傳統觀點」(conventional wisdom)一詞係由博學多聞的經濟學才子蓋伯瑞斯所創。這一字眼並無褒揚之意。他指出:「我們總是把方便的事權充真理,要不然就是最符合個人利益或福祉的事,或是可以免掉我們辛苦努力或諸多不便的事。我們也非常歡迎最能提升自尊的事。」他也指出,經濟與社會行為「都很複雜,要了解其中性質很傷腦筋,因此我們緊抓住足以代表自己理解程度的某些理念,好像那是救命的浮木。」

  在蓋伯瑞斯眼中,傳統觀點必定簡單方便,讓人舒服、放心──只不過未必真實。當然說傳統觀點全都錯誤絕對言過其實,只不過觀察傳統觀點在哪些地方最容易出錯──比方注意某些思想所露出過於草率或自我中心的蛛絲馬跡──倒是提出問題的適當的起點。

 

p.151

 

  販賣快克和其他看似風光的職業有個同樣的問題:僧多粥少。靠販毒發大財的可能性,不會高過威斯康辛鄉下女孩變成電影明星,或高中四分衛球員加入全國足球聯盟的機率。然而罪犯和其他人一樣,會對誘因做出反應。只要獎品夠大,即使機率再渺茫,還是能吸引如過江之鯽的人潮。在芝加哥南區,販賣快克的工作機會嚴重的供不應求。

  懷抱毒品大亨夢想的人得面對一條勞動者鐵律:如果許多人都有意願、有能力從事某種工作,那個工作的待遇通常不會高。勞工供給是決定工資水準的四要素之一,其他三項是工作所需的專業技能、工作不愉快的程度、對這項工作所提供服務的需求。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D*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