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undefined

 

書名:我和母親之間:一齣漫畫劇

作者:艾莉森‧貝克德爾

Isbn:9789862356395

出版:臉譜

 

---

 

內容簡介:

 

──「母親看得見我隱形的傷口,因為這些傷口也是屬於她的。」

 

除了壓抑同性情慾的爸爸,艾莉森悲喜交織的原生家庭裡,還有個才華洋溢卻沉默隱身的媽媽。

曾夢想成為舞臺劇演員、工詩能文的媽媽,為什麼放棄藝術生涯、屈就於假面婚姻?家庭祕密被高調公開同志身分的女兒畫成漫畫、攤在陽光下以後,她會如何面對這個外揚家醜、離經叛道的孩子?她過去靠粉飾太平所維持的家庭,又為孩子帶來什麼隱而不顯的創傷?

母女心結被《歡樂之家》的創作與出版重新觸發之後,艾莉森逐漸意識到,她的成長經驗、創作生涯、感情生活,在在受到她與母親看似親近、實則難以互相理解的關係所影響。透過自身接受心理諮商的漫長療程,以及閱讀精神分析理論帶來的啟發,她在發表《歡樂之家》的六年後,以《我和母親之間》記錄了一段更內省、更私密的心理探索之旅,讓前作中被父親的身影所掩蓋的母親,終於得以在故事舞臺的中心發聲。層次豐富、精準捕捉思緒與情感流動的書寫,被美國女性主義運動代表人物葛羅莉亞‧史坦能譽為「一本宛如由維吉妮亞‧吳爾芙執筆的漫畫書」。

 

 

非常豐富、深沉、複雜敘事的漫畫書,談論作者和她母親之間拉鋸又緊密的關係。

這本書和另一本《歡樂之家:一場家庭悲喜劇》是一起出版的(這本是在講作者父親), 而且就時間上應該要先看歡樂之家那本,but當我發現時我已經一頭栽入《我和母親之間》這本,希望思路不要因此受影響(哈哈

 

看到這本,讓我好奇,我已經看到好幾本女作家寫自己和母親的關係的書,而且這種書都非常誠實、刀刀見骨,為何很少看到男作家這樣書寫?(男作家我可以從作品中看到被父親影響的影子,但直接明白寫出的我還沒看過。如果有人看過歡迎推薦)

 

這本書讓我很想推薦,因為它讓我感到害怕,又感到被吸引。

因為我的家庭和內在也有著這般暗湧而掙扎的關係(是說,誰沒有呢?)

這本書的特別在於文字和圖像的巧妙結合,坦白說只抄文字完全呈現不出他的魅力,推薦有興趣去看書~

 

 

D*

 

---

 

p.41

 

  如果我們不是理性的動物,我們就不會是不理性的。

  換句話說,我們自覺的能力也造成我們自我毀滅。

 

p.48

 

  印度醫學中的褐紗車,又稱為「第三眼」,是我們向內看的窗口,而非向外。

  也許我的潛意識在告訴我必須多關注自己的潛意識層面。

 

p.96

 

關於健康:假我的主要工作,即是尋找並促成能使真我成形、實現的條件。而假若真我沒有辦法滿足如此條件

 

如果這些條件無法滿足,「臨床上的結果是自殺。」

 

當自殺成為處理假我背叛的唯一防衛,假我的工作將會是去組織自殺這個行為。當然,這件事有它本身的破壞性,但也消滅的假我生存的必須,因為它最終的目標是要保護真我不受到汙辱。

 

p.167

 

母親對於孩子那自戀型的精神發洩,並不排除母親對孩子具有的強烈感情。相反地,她會很愛自己的孩子,但不是按照孩子需要的方式,而且是必須在孩子扮演假我的情況下才成立。

 

p.186

 

「感覺進入身體的那個瞬間,即是政治性的。」

 

引自艾德麗安‧里奇

 

p.271-272

 

  我感覺像是她在我腹部踢了一記。我有些希望她可以真的這麼做──至少我們能有一些接觸。

  而在那個當下,我渴望那股飽滿的壓力勝過一切,即使再短暫也好,只要那觸碰是來自一個我以外的人。

  而現在沒有任何東西存在我與空無之間……

  ……什麼也沒有。

 

  溫尼考特列舉了初生嬰兒那「無法想像的焦慮」。

  (1)支離破碎

  (2)不斷下墜

  (3)與身體沒有連結

  (4)沒有任何方向感

 

  夠好的母親會直接將嬰兒抱緊,敲碎這些焦慮。

  而分析師提供給病患一個「抱持性環境」……

  ……但這所指的是分析師的關注、物理上的空間,以及診療椅。

  而非直接的碰觸。

  若是喬絲琳這次真的擁抱了我……

  ……即代表她在分析面放棄了我。

 

p.283

 

「作者的工作是要找到不規則生命中的形狀,並寫出一則故事,而不是去服務她的家人,或者回應真相,她要做的就是寫好這則故事。」

 

引自桃樂西‧蓋勒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D*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