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名:薩提爾的對話練習
作者:李崇建
Isbn:978-986-95630-6-2
出版:親子天下
---
內容簡介:
問今天學校怎麼樣,孩子總是省話一哥;
夫妻吵架,老公講不贏你乾脆低頭滑手機,假裝沒聽到;
朋友找你訴苦,你理性分析,只換來朋友一句「唉呀你不懂啦!」;
於是,對話就結束了。
當與孩子、伴侶、家人、朋友相處時,
對話卡住了,該怎麼辦?
我們都希望能理解自己親愛的人,
但是,我們可曾想過――
我了解自己嗎?
我看得到我內在的冰山嗎?
我知道自己與別人應對時的姿態嗎?
我有多久,沒有與他們專注一致、舒緩自在的好好說話了呢?
二○○一年,李崇建老師參加了一場「薩提爾」為主題的演講,那場演講,從此改變了他的一生……
演講由約翰‧貝曼主講,貝曼曾與心理學家族治療大師維琴尼亞‧薩提爾(Virginia Satir)共同工作長達十八年,是目前仍活躍的心理師中,最深刻了解薩提爾脈絡、將薩提爾的治療與理論系統化,並大力在世界各地推廣的第一人。
他也是李崇建老師的老師。
在那場演講後,阿建老師參加了貝曼的工作坊,花了數年學習薩提爾與冰山模式,漸漸掌握冰山對話的精神及方法。循著冰山的脈絡,阿建老師改善了與家人的關係,也改善了與自己的關係。學習薩提爾讓他了解自己的內在,了解如何與人相處,了解如何自處。
薩提爾到底是誰?
如何能有這麼大的能量,改變眾人的人生?
薩提爾是二十世紀最有影響力的心理師之一,也是家族治療的先軀。她於一九七二年提出「冰山」一詞,冰山是一個隱喻,每個人都是一座冰山,能被人看見的,只是冰山一角,也就是水平面以上的部分,而更大一部分,則藏在冰山的深層,那是人的內在,包括感受、期待、渴望與自我。
我們看不見彼此的內在,一如我們看不見水平面下的冰山,因此,我們只能猜想、揣測、自以為,衝突因而產生。要如何深入了解一個人的內在呢?薩提爾告訴我們,可以透過冰山對話,一步步探索。
在本書中,阿建老師說明冰山的各個層次,並藉由冰山的脈絡,提出與人對話的方法。如何開展一段對話?如何表達你的好奇?如何同理對方?如何探索彼此的關係?如何看清自己的內在,與自己和諧相處?期待透過本書,將自己學習薩提爾的美好經驗分享讀者。
你準備好要進入薩提爾的世界嗎?
好溫柔的一本書。
態度和緩、不疾不徐,看著書的同時會感覺自己被理解被接受。
這本書最棒的地方是每一段不同情境的對話分享,看著人們相處之中的傷口如何被溫柔撫平。光看文字就讓我很感動,我猜如果是現場去練習去探索,一定可以碰觸到更多感受吧。
D*
---
p.52
一般而言,自己能覺察姿態,並願意為自己負責,那就是初步的功課了。比如知道自己在指責,但你就是要指責,並且願意為指責的後果負責,這樣是沒問題的。但是在教養過程中,教養者即使知道自己的姿態,也擺明要用這樣的姿態,那樣的姿態並沒有美好的結果。
在薩提爾模式中,一致性的姿態,是最健康的姿態。
一致性的姿態,內在和諧寧靜,外表專注放鬆。
在與人應對時,在乎自己,在乎情境,在乎他人。溝通時懂得表達自己。
一致性最簡單的理解,就是內外一致。如果心裡有某種感覺、想法與期待,那就為自己負責的表達。這看似簡單,但是並不容易,因為很多人不清楚自己的感受、想法與期待,或者知道自己的感覺、想法與期待,卻不一定懂得表達,或者可能以表達出來,卻不是以負責的態度表達,而是以控制者、受害者的方式表達,那就不是一致了。
但必須認知的是,「一致是個選擇,不是個規則。」人可以選擇任何姿態,但是人必須為自己負責。
p.62
貝曼據此解釋一致性有三個層次:
第一層是接觸自己的感受、承認自己的感受、管理自己的感受,對超理智的人而言這很困難。對超理智的人而言,在感受上一致,是很大的任務(案:不止是超理智,打岔亦是如此。)
第二層次更為重要,就是與自我一致。不只是停留與感受一致,而能進入更深一層次,與自我和諧一致。你會更發揮功能、更滿足、更感覺自己是整體的。
第三個層次,是與靈性的連結,亦即與自我連結。
p.77
薩提爾曾在演講中對家庭應對,提出幾個詢問,我列出提供參考:
1.每個人如何呈現自己的獨特性?
2.如何做決定?
3.如何對彼此差異做出反應?
薩提爾進一步說明,「家庭中的每位成員,是否能一致且清晰的,表達自己的所見所聞,以及關於對自己和他人的感覺與想法?家庭成員溝通的時候,是否顧慮每個人的獨特性,做出的決定基於探索與協商,而不是基於權力?而差異能被公開承認,並且促進彼此的成長?」
p.269
學習薩提爾模式,讓我對人性有全新的看法,原來每個人都是一座山,不管年紀多大,外表多冷漠,冰山底下都有故事,每個故事都連結著愛,那些悲傷、痛苦的故事裡,為了求生存,為了得到愛,我們無不竭盡所能。為此,我對人充滿了尊敬,我想,就是這個尊敬生出了好奇,開始帶著我在對話裡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