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書名:李維史陀對話錄

作者:克勞德‧李維史陀,笛第爾‧艾瑞本

Isbn:957-09-0957-9

出版者:正中書局

 

---

 

坦白說,這本書有很大部分我看不懂……orz

會看此書是因為我看到有人在談論李維史陀,想說對話錄是口語形式,應該比較容易懂,看完發現似乎不是這樣。

書摘主要抄:我看得懂的、談到文化的部分,還有一些我感興趣的對話。

 

 

D*

 

---

 

p.194

 

  李維史陀:(前略)我認為,在用人的尺度來衡量標準時,社會生活以及圍繞社會生活形成的經驗,在基本上是以隨機的方式展現的(這就是我主張尊重歷史的原因所在,就因為它有著完全的不可預見性)。我想,在經驗的龐然混雜物裡面,請原諒我用了這樣的詞彙來描述,無序統治著一切;所有的東西被分割成一個個具有內在肌理的孤島。我的個人履歷,我所採用的科學抉擇,使我對社會生活某些層面的東西,而不是其他的東西,更感興趣。然而,我不否認其他層面的存在,它們當然有引起人們興趣的合法權力。我根據自己的情況決定集中精力研究某些領域的問題;儘管它們可能是微不足道的小問題,然而這並不排斥我可以從中找到某種帶有確定性的東西。當然,我知道,我所研究的問題始終有其特殊性。我也知道,我運用的那種研究方法不會窮盡現象的總體──打個比方說,它絕不會比用一個精心計算出來的氣象學數理邏輯模式去解釋由日出所引起的審美激情好到哪裡。如果你想描述並分析一個現象,你就必須從一個特定角度來研究它,並且要運用其他相關的理解方式。

 

p.280

 

  李維史陀:(前略)每一種文化都與它自身的生活方式和價值觀念體系緊密聯繫在一起,所有的文化哺育了他們自己的特殊性,而這種取向是健康的,而不是──如果人們期望我們做如是想的那樣──病態的。每個文化的發展都是它與其他文明相互交流的結果。但是,它也必須具有某些抵抗性。如果沒有這樣的抵抗性,要不了多久,它就沒法繼續做為一個獨特的文化來參與交流。沒有交流和過分的交流都有其危害。

 

p.286

 

  艾瑞本:在一九八八年人口膨脹,大量的人移居國外,同時更多移民湧近來的情況下,一個社會仍然能夠保持一元文化的特徵嗎?

  李維史陀:這種講法本身是沒有意義的,因為從來就沒有這樣一種一元文化的社會。從一開始,所有的文化都是共處、借用、混合的結果,程度有所不同而已。由於這就是文化的生成方式,每個社會都是多元文化的,而且是經過若干世紀才達到其最初的綜合。每個社會在特定時間裡都程度不等地嚴格保持其文化賴以形成的這種混合。儘管看到文化內部的差別,又有誰能否認日本文化、美國文化的存在?作為文化混合的產物,沒有哪個國家能夠和美國相比,然而,有一種「美國生活方式」為住在那個國度的全體居民所遵守,不管它們有著什麼樣的種族根源。

  既然你向我問到了法國,我的回答是,十八和十九世紀時,它的價值體系代表了某些對歐洲和歐洲以外民族具有吸引力的東西。移民的同化從未造成任何問題。今天的法國也應當沒有這樣的問題,如果,從小學開始,我們的價值體系能夠像他在過去一樣的穩定、富有生氣。

  艾瑞本:所有西方國家顯然都在與這種無法同化的問題作鬥爭:英國、德國……,那些國家的多種文化共存和法國一樣困難。

  李維史陀:如果西方社會不能保持或產生強而有力的知識和道德價值,足以吸引外部民族,讓人們覺得想來接受這些價值,那麼,這裡面就無疑有什麼值得警覺的東西。

 

 

p.294

 

  李維史陀:我認為,我在知識上的權威,在人們認可得我所具有的權威範圍之內,是建立在我所有研究工作的總體之上的;因為我在作學問中孜孜不倦地追求嚴密和清晰,這才使我在有限的領域裡有了說話的權力。如果我一意在自己不熟悉或只有片面瞭解的問題上發表意見,那麼,我就是在濫用公眾對我的信任了。

 

p.301

 

  艾瑞本:在結束一部像多卷神化學研究的系列著作時,您用警世般的話與講到,人類全部所作所為最終留下的不過是「虛無」而已,這種話差不多是在宣布一種哲學信條。有人很樂意接受這種「虛無」表達了您貫穿一切的哲學思想。

  李維史陀:我沒有這麼講過。我說的是,人必須活著、工作、思想,並且敢於正視自己不會永遠活在世上,有一天,這個地球將不再存在,到了那時人們所做的一切都不會留下來。我說的和你剛才講的絕不是一回事。

  我的「貫穿一切的哲學」,用你的話講,是在這個矛盾的基礎上形成的。一方面,我把信心交給了科學。我從物理學和生物學那裡學到的每一點知識都讓我深感悅服;在也沒有什麼別的東西能夠給我以精神的食糧。同時,看起來,每一個我們解決的了,或者我們認為已經解決的問題總是在帶來其他的問題,這似乎是個永無止境的過程。結果,我們每天都必然面對一個事實,我們的思為能力現在和將來永遠不足以解釋現在,這種實在的深刻本性是我們永遠無法表達出來的。

 

p.309

 

  李維史陀:我們不應當把「文化」的兩種涵義混為一談。從其為人們普遍接受的意義上講,文化指的是經過教化而形成的審美判斷力和趣味的豐富提高。而在人類學者的專業術語中,它時常指的是別的東西:根據泰勒(Tylor)的經典定義,文化「是人作為社會的一員而獲得的知識、信念、藝術、道德、習俗,以及所有別的能力和習慣」。這個定義對我們太重要的,所以我把他牢牢記在心裡。在文化的第二層涵義裡,什麼東西都可以成為研究對象;那些根據它的第一層涵義上被認為較低級的和較高級的人工產品同樣可以成為研究對象。文化相對主義為自己規定的準則是,任何文化都不擁有絕對標準,都無權用自己的標準去給另一個文化的產品確定等級。換句話說,每個文化能夠,而且應當在自己身上運用某種標準,因為它的成員既是它的考察者,也是它的參與者。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D*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