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名:複眼人
作者:吳明益
Isbn:978-986-86895-1-0
出版:夏日
---
內容簡介:
我們曾經以為已然棄絕的記憶與物事,終將在海的某處默默聚集成島,重新隨著堅定的浪,擱淺在憂傷的海灘上。
《複眼人》,全書共分11章31節,多條敘事線分進合擊的情節鋪排、多層次的角色塑造,複眼式的立體觀照,呈現作家吳明益不同以往的寫作風格。複雜的敘述與視域交織成一部長篇的交響詩,在在發出對土地與生命的情感極強音;不變的是他對人類心靈掙扎與生態議題一貫溫潤、內斂的關懷,仍時隱時現地貫穿整個迷人的故事──
瓦憂瓦憂島,一座太平洋上的神秘小島,人們信奉海神卡邦,過著原始的漁獵採集生活,沒有文字,卻是擁有海的故事最多的地方。島上的少年阿特烈,在出生後第一百八十次月圓時,背負次子的宿命,展開有去無回的航海旅程。
而寓居臺灣東部的文學教授阿莉思,丈夫傑克森帶著十歲的兒子托托去登山,卻從此失去音訊,救難隊上山搜尋未果,讓阿莉思計畫尋死。
兩個尋死之人,與經營第七隻Sisid的阿美族人哈凡、開計程車的布農族人達赫、為一條貫穿山脈的道路而曾來過臺灣的德國人薄達夫,以及挪威海洋專家莎拉…….因緣際會在島嶼的東部相遇。
這是一部描寫人類心靈中的孤寂、掙扎,自然界的變動不居,人與環境的互動,地誌變化,手法既擬仿人類學,又揉合多種敘事筆法……難以歸類,卻絕非艱澀難讀的動人小說。也是投身自然書寫、小說創作的吳明益在寫作上的新嘗試。
好看、超好看!這本小說好看到我只想說好好看!還有2016年出了全新典藏版耶,那我到底要買初版還是全新典藏版呢?因為這本書不只必看還必買了!
說真的一開始我差點錯過這本書,因為書名讓我以為是普通的科幻小說,還好在介紹那裡看到了娥蘇拉.勒瑰恩的推薦。(對啦會被名人推薦推到書,我就是這麼膚淺),總之結果好一切都好,沒錯過這本書真是太棒了,雖然看完他會有著長長的憂傷。
#總之這本書必買
#會再重看
#推薦寫得那麼粗淺熱血這樣好嗎
D*
---
p.31
回憶像個強大的拳擊手,出拳如風,無可迴避。有時她寧可自己還有慾望,因為所有年輕過的人都知道慾望是最好的抗憂鬱劑,慾望會使回憶喪失力量,關注此刻。
p.50
一開始阿特烈依靠採集物品的新鮮感來維繫他逐漸腐蝕的心靈,但長期獨處的人必定會知道,時間與時間之間的空隙簡直像海溝一樣,光靠一個人的心靈是無法跨過去的。此刻唯有回憶能填補。在海上身體備受摧折的阿特烈一面靠不想變成水母的意志來避免自殺,一面靠記憶讓自己卑懦地活下去,他用出海的前一夜來排解慾望,父親和老人們的話語來理解海,用記憶中島民的歌聲來理解愛。
p.66
「那乍看之下不是一種浪,而是突然之間海就默默湧上,就在你還來不及發現的時候,又一聲不響的退回原處,僅僅把一些東西沒收。如是而已。」
p.131
達赫是多麼懷念那段時光,以致於他根本不敢回想,以免那些脆弱而危險的記憶被打破,或者被自己修改。達赫是多麼懷念那段時光,但他很怕記憶會順道把接下來的時光也連綴起來,所以他盡可能不去回想。
p.242
「你知道這裡為什麼叫Storegga嗎?」莎拉想把話題引開,避免這種尷尬的氣氛持續下去。
薄達夫搖搖頭。
「它是挪威語裡,巨大的邊緣的意思。這幾十年來因為暖化加速,陸棚冰封層的一些水合物溶解,因此產生了氣泡。氣泡使結晶彼此脫落,導致沉積層變得不穩定,當時造成大概兩百五十公尺高,數百哩寬,幾乎是跨越挪威到格陵蘭島之間的一半距離的沉積層,都產生了崩移效應,沿岸生態整個改變了。原本有的地質學家認為,這是十萬年,才會發生一次的,與冰河週期同步的類似地層滑動。但你以為再過十萬年才會再發生一次嗎?」
「難說。」
「沒錯,難說。」莎拉整理了一下隨風飛揚的頭髮,說:「機率這東西在大規模災變的預測上根本沒用,因為只有發生跟沒有發生兩種。對我而言,如果有一天陸棚冰封層再崩移一次,我不希望是被人類挖出來的。如果是自然界幹的事,我沒什麼怨言,因為那我管不著,也沒法管。但就是不希望它是被人類挖出來的。人類何苦把自己生養得整個地球滿滿都是?夠了,我沒有孩子,未來也不考慮有,我不是為自己的孩子思考這些事的。」
p.257
沒有一座島的海灘能留住浪。
這是一句格言、箴語,毫無疑問,即使是在科學檢視下也算是真理。浪是無法留在海灘上的,箴言跟廢話往往是一線之隔,阿莉思想。
「只有鯨才會被留在沙灘上。」阿特烈說。瓦憂瓦憂人認為,鯨是為了那些無法到海上捕魚的人而自殺的。海裡的生物用陸地自殺,靈魂會飛到雲上;陸地的生物用海自殺,靈魂則會變成水母,這是那群海上的次子告訴他的靈界規則。
「死亡有時是一種索討,有時只是告別,它不會虧欠任何人。就像海是深的,日子是長的,沙裡卡巴(阿莉思已經記得它是靈魂的意思)終究會背叛肉體一樣。」
也許是因為阿莉思無法直接轉換瓦憂瓦憂語的意思,她總認為少年阿特烈說出來的話太過詩意、不太真實,把人應該要經歷的痛苦都美化了,像阿特烈這樣年紀的孩子,根本不應該說出這樣的話語。另一方面,阿莉思也想到阿特烈在海上經歷的一切,那遠超過她的一生所能經歷的。也許在少年阿特烈的身體裡,已經是比自己更複雜的靈魂了。
p.285
幾個月後,阿蒙森回到挪威,吃著莎拉為他準備的醃魚。他看著失去了魚眼睛的頭部凹槽,不經意地那些骨碌碌,像小學生一樣的海豹眼神再次闖了進來。他發現並不是「殺」海豹這件事重擊了他的心靈,而是殺海豹的「方式」。人類為了生存而有殺戮這事是改不了的,就像因紐特人殺海豹以求生,是無善無惡的事。但現在一方面殺海豹不只是為了求生,更重要的是獵人明明有體力也有能力確認海豹是否還在受苦,卻毫不動心,這是要經過非常漫長的鍛鍊才能將心變成石頭的。在為生活獵食的時候,獵人的心並不是石頭,他們會對獵物充滿感謝,家裡的眼睛會對自己的歸來充滿期待。但他所目睹的獵海豹不是那樣,一切都變了。
於是在餐桌上,在刀叉前,他將這段獵海豹的經歷告訴了莎拉。
「你覺得這樣不對是嗎?爹地?」
「我不知道。現在海豹還很多,但這和過去鯨很多的時代一樣,人們絲毫不同情鯨的處境,認為鯨是消耗品,有時殺了一大堆鯨,卻只取最後的鯨油,其他就放任不管。於是終於有一天,海上的鯨越來越少了。不過,最近我開始覺得,即使鯨和海豹永遠殺不完,人們還是應該只取走能養活自己的數量就好。」
「所以你認為?」
「這些日子我一直在想,這或許不是一個物種活不活得下去的問題,而是我們為什麼總要在夠用以外,多取一份?」
p.334
「但總有一天,記憶跟想像要被歸檔的,就像海浪總是要離開,因為不那樣做,人就沒有辦法活下去。」複眼人說。「這是相對於多數的生物沒辦法用文字儲存記憶,唯一能書寫的人類,所要付出的代價。」
男子發現複眼人手上的蛹開始蠕動,就好像困在裡頭十分痛苦,想結束這種痛苦似的。
「說真的,我對你們擁有這樣的能力,既不羨慕,也不特別佩服。因為人類通常也全然不在意其他生物的記憶,你們的存在任意毀壞了別種生命存在的記憶,也毀壞了自己的記憶。沒有生命,能在缺乏其他生命或者生存環境的記憶而活下去的。人以為自己不用以靠別種生命的記憶也能活下來,以為花朵是為了你們的眼睛而繽紛多彩,以為山豬是為了提供肉而存在,以為魚而是為了人而上鉤,以為只有自己能夠哀傷,以為一枚石頭墜落山谷不帶任何意義,以為一頭水鹿低頭喝水沒有啟示……事實上,任何生物的任何微細動作,都是一個生態系的變動。」複眼人深深嘆了一口氣:
「不過,這就是你們何以為人的原因。」
「而你是誰呢?」男子用最後半口氣息吐出這句話,彷彿有千百種聲音合奏似的。
「我是誰呢?」複眼人手上的蛹蠕動得非常厲害,就像一個痛苦的星系即將形成一樣,他的眼睛閃閃發亮,簡直像裡頭含有石英似的。不過仔細一看就知道那不是真的閃閃發亮,而是某些單眼正留下非常細小的,遠比針尖還難以察覺的眼淚。
「只能觀看無法介入,就是我存在的唯一理由。」複眼人指著自己的眼睛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