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undefined

書名:交換日記20

作者:張妙如、徐玟怡

Isbn:978-986-213-757-4

出版:大塊文化

 

---

 

內容簡介:

 

  《交換日記》居然來到了20!!!(放鞭炮)(灑花)

 

  從1998年10月出版第一本,每年年底,妙如和玫怡總是風雨無阻地為讀者端上該年厚厚一本的《交換日記》,即使妙如移居美國,玫怡搬去法國又搬回台灣,兩人從不爽約。這十九年來,玫怡和妙如和讀者們一起長大,從青年走到中年,Fax Diaries也變成Dropbox Diaries;不變的是,未來還是要認真過日子、活在當下,一邊思考一邊搞笑地繼續前行!

 

  堂堂邁入第二十集,連兩位作者自己也有點難以相信:

 

  玫怡:「20集了!我們怎麼能寫這麼久?有一種不小心騎上虎背的感覺,竟在無意間駕馭了老虎!(啊!!會上去不會下來!)」

 

  妙如:「今年要寫兩本交換?我就也乾脆續談我的迪士尼之行⋯⋯」(雲霄飛車嚇死寶寶了!)

 

  在第二十集裡,玫怡談到她習慣為每段生活狀態「設下終點」,妙如則是努力專注在「當下」。玫怡在去銀行的路上遇到戴著手銬腳鐐的女囚,還遇到疑似虐童疑雲,熱心的沒一對於自己到底要不要積極介入陷入天人交戰;妙如在兩個繼子回荷蘭之後,和大王開始粉刷戶外樓梯露台大作戰。

 

  玫怡今年度還有個新活動,就是加入健身房,她居然在淋浴間和不認識的陌生人們各自裸身一邊洗澡洗頭高聲歌唱(猜猜什麼歌?)然後妙如居住的肯磨市在無風無雨沒地震沒閃電的情況下又停電了!!!這次妙如和大王除了「怒吃!」之外,還有什麼對策?

 

  讀者喜歡看的小福,頭一次打電話跟媽媽求救。看不是一般老媽的玫怡如何協助小福解決煩惱。此外,對他人非常大方、對自己超級小氣的大王終於決定換電腦了!

 

  至於鐵定入選2016年年度網路新聞的輔大夏夕夏景事件,兩人在發漏的同時也做了很多思索(忽然沉重了起來⋯⋯)還好今年多了20,不然勢必錯過妙如精采的荷蘭行!還有大王頭一次寫給《交換日記》讀者的信。

 

  各位親愛的讀者們,往後也多多指教喔!

 

 

 

明明交換日記19.202016年底出版,但我卻最近才發現並且讀完XD

不管了!反正相遇的對比相遇的時間還重要!重點是相遇啊啊啊~~~~~~~~(啥鬼)

 

很多交換日記的讀友會說:「這系列書陪我從小一起長大vvv

我記得我是從高中開始看……不太確定是否符合從小一起長大的定義(噗),但很有感情絕對是真的。在情感和性格都不太成熟的那個時期,讀交換日記就像有兩個性格截然不同但講話很有趣(時而好笑時而嚴肅時而非常生活)的大姐姐,讀他們如書信往來的文字,感覺非常溫暖。

正好到了一年的年尾,就來抄這本書來作今年的結尾吧。

 

PS.這本書居然到第20集了,一邊很為他們高興一邊也感覺到時間的流逝XDDDD

 

 

D*

 

---

 

p.24-25by 妙如)

 

我對人的發展──人性之不安、之求生和各種重要慾望,才會導致這些發展,科技確實始終來自於人性──之人性,很有興趣。因為那就是未來世界的模樣。

 

同時這些也都haunt me.人類慾望之無窮,到目前就已超乎我的想像。很多東西並不止於好,還要更好更好再更好。很少人會去問有必要嗎?而是出現接受或拒絕兩派,但拒受方這小群也不是實質去阻止東西被發展出來,就只是消極地「不去用」、「不參與」而已。我想不論是哪種人性,都喜歡保留自己的「有所選擇」,或至少不會拒絕有所選擇權:假如癌症在古代就是沒有選擇的必死,現在已不全是沒有選擇了。

 

我並沒有很喜歡的歐普拉小姐曾經說:「不論你害怕的是什麼,那些事本身並無力量──真正擁有力量的是你的恐懼」。

人類的恐懼力量非常強大,怕死怕窮怕苦,雖說「想像力是個好僕人卻是個壞主人」(出自阿嘉莎克莉絲蒂的書)。不過多數人還是讓想像的恐懼當上了主人。我也沒例外。因為無知(含未知),更因為知了還是想貪求,例如像奇蹟這樣的東西。

 

 

p.115-117by 玟怡)

 

「我有多珍貴?」

不必定是來自於自身所擁有的條件。

而是來自你收到對方的愛有多豐富和細緻。

 

所以我想這是我決定不再與阿福共同生活的原因。

回到台灣,我是這麼輕易的能收到周圍家人與朋友的給我的,

那麼的多、的豐富、的細緻的對待。

回到這裡,我感到自己閃爍光彩有如珠寶。

 

我一直都習慣成為給予方,

長久以來並非以「收」來判斷事態或是下決定。

而是以「給」。

看到缺口,我能填補;看到需求,我能給滿。

我能給很多,給你想要的,給你很好的,

甚至一日,

當察覺情況已不需要給那麼多,

我也能很快的淡薄化我的給予,

不動聲色,巧妙退去。

而我不懂得成為合宜的收受方,

連收禮物的表情也那麼失措笨拙。

但現在明白收的能力跟給的能力一樣重要。

在生命轉角的那些時刻,

我總忽略"收了什麼進來"這件事也很重要。

無論是身為大姐、母親或曾經是妻子、女性伴侶

亦或是創作者,

這些身分通常都帶著很大的給予的任務……

不斷給予,在我本性上並不勉強,

我可以,甚至是熱情般的做著……

 

但,與收受不平衡時,還是不行的,會累。

我應該開啟「收」的那個敏銳度,

降低「給」的高敏感。

 

 

p.120by 妙如)

 

許常德老師在愛情議題上常勸人「不要亂對他人期望」(這樣就不會無故失望),我覺得人生也是同理,不要亂認人生就該怎樣怎樣,不要甚至認定好手好腳是一個人生而應得的,自由公平正義等等,都是一樣,僅管我們說這些是普世價值,但這些都絕非人人生來就有,普世價值也要靠多數世人自願的支持和成全,才會形成。人世真的沒有生來就該怎樣,你能為良善付諸行動,為理想而盡力,但不要期望什麼該是理所當然的。這就是珍惜的奧義。人不預計理所當然,就懂了擁有之不易,之神奇,僅管花開堪折直須折,儘管及時行樂,也終要能認知並接受,擁有後再失去,才是整個人生的自然走向。

 

p.168by 玟怡)

 

以我現在的眼光看到的美,通常都是不斷被珍惜和被修復的東西(甚至,人心的美也是這樣)。

深刻的美感來自有心的對待,老件美在它被使用且被珍惜的維護著,生活上的用品,我也希望它能被好好的對待到老,加上,我意識到這一生都不可能變成有錢人,重複的珍惜目前擁有的物件是最能直接創造美感的作法。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D*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