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名:圖書館的故事

作者:馬修‧巴托斯

出版社:遠流

Isbn:957-32-5567-7

 

───

 

p.21

 

  但圖書館──尤其是這麼大的一所──不單是裝著骨董的小房間而已;它是一個世界,完整卻又不可能完整,其中滿是秘密。它就像一個世界,自有其變化和四時遞嬗,顛覆了井然有序的外貌所意味的永恆性。書籍被讀者的欲望牽動,如潮水般湧入且湧出圖書館。在懷德納圖書館中負責上架的人談到圖書館的呼吸:呼是指學期開始時,大量的書從書架上席捲而去;吸是指學期結束時,這些書又飛了回來。因此圖書館也像一副身軀,書頁有如內臟在黑暗中層層堆疊。

  懷德納圖書館的書架比其他地方更意味深長,我可以愚弄自己說,宇宙是由書這個單一元素的無窮變化型態所組成,因此我也是由書構成的,就像十六世紀米蘭畫家阿爾欽博托的畫作《圖書館員》裡的那個人一般。

 

p.23

 

  在圖書館(不管是這個或其他任何圖書館)的書庫裡,我有個清楚的感覺,這幾百萬書冊中,可能的確包含所有人類的經驗:這些書不是宇宙的模型,而是宇宙的模樣。步下那道探入建築深處、被足跡磨蝕的大理石階梯,經過一層層刺鼻的書籍往下,我常常不禁感覺到:外頭所發生的每件事情,必然有個印刷版本藏深在這些書堆中。我很容易就陷入神秘主義的冥想裡,幻想著把這些書重新排列過,將可以顯露宇宙的秘密,揭露一個等同上帝秘密之名的聖言。

 

p.27

 

  在許多文化傳統中,都認為文字就像植物和岩石,不必靠我們敘述而獨立存在──文字有力量,可以改變世界。圖書館的書大量聚集起來,堆積後又削減,閱讀後又忘記,這些書具有自己的生命和歷史,以實質物體的身分存在於這個世界,而非以文本的身分。

 

p.37

 

  或許文學中最有名的圖書館,是由一個本身也是圖書館員的作者想像出來的。波赫士在短篇故事《巴別圖書館》中,想像宇宙就是一所圖書館(或可能他想像的圖書館就是一個宇宙)。這個符合柏拉圖理想、一致得出奇的圖書館,依敘述者所言:「由數量未定、可能無限多的六角形陳列室組成。」其中四面牆上各有五個書架;剩下的兩道牆通往相鄰的、一模一樣的房間。「而且這裡,」敘述者解釋:「有一道螺旋階梯,往下沉落無底深淵,往上直衝雲霄深處。」走廊上有鏡子,敘述者認為這些鏡子是對於圖書館的範圍「象徵且承諾其無限性」。在巴別圖書館中漫遊的圖書館證實,這個模式朝各個方向不斷自行重複。這個圖書館中的書篇幅有所限制──每本都是四百一十頁,其變化受限於數量固定之自母的組合。然而居住在這個宇宙的圖書館員感受不到限制或疆界;他們認為,這個宇宙必定是無限大的。

 

p.251

 

  二零零一年的夏天,我們坐著喝咖啡,安德拉斯提醒我另一個焚書的方法,是一個曾經歷塞拉耶佛圍城而劫後餘生的同事告訴他的。冬天時,這位學者和他太太的柴火用完了,於是開始燒家裡的書以取暖、煮飯。「這會逼得人鄭重思考,」安德拉斯記得他的朋友這麼說:「我們得排出優先順序。第一,你會燒掉大學時代的課本,已經三十年沒讀過了。然後是那些有兩本的書,但最後,你會被迫作更困難的抉擇。今天要燒誰的書?杜斯妥也夫斯基還是普魯斯特?」我問安德拉斯,戰爭結束後,他的朋友還有書留下嗎?「喔有的,」他回答,臉上亮出微笑:「他還有很多書。他告訴我,有時候,他看著那些書,然後決定乾脆餓肚子好了。」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D* 的頭像
    D*

    ko-ko cu-ca Mockingbird

    D*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