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undefined

 

書名:快時尚 慢消費

作者:伊莉莎白‧克萊

Isbn:978-957-13-7135-1

出版:時報文化

 

---

 

內容簡介:

 

你吃有機,卻不在乎身上穿的材質是什麼!?

快時尚已經快速到破壞生態環境,

身為地球公民,「慢消費」才是最佳時尚守則!

 

  「體檢報告如下:我有六十一件上衣、六十件T恤、三十四件無袖上衣、二十一件裙子、二十四件洋裝、二十雙鞋子、二十件毛線衣、十八條皮帶、十五件羊毛衣與套頭運動衫、十四件短褲、十四件夾克、十三條牛仔褲、十二件內衣、十一條緊身褲、五件西裝外套、四件長袖襯衫、三條運動長褲、兩條西裝長褲、兩條睡褲與一件背心,這還不包括襪子與內衣褲,總計是三百五十四件……」

 

  作者伊莉莎白.克萊曾是平價時尚的愛好者,經常迷失在炫麗光鮮卻質感低落的時尚品牌試衣間裡,某天她失心瘋地在地鐵站拉著裝了七雙帆布鞋的超大包戰利品回家時,突然感到一陣羞愧:買雞蛋時,我會仔細檢查生產履歷,但為何買衣服時卻對材質一無所知,也不清楚值不值那個價錢?

 

  於是,她開始追溯平價時尚興起的過程,見證中價位服飾品牌和獨立零售業者的衰敗;她喬裝買家,冒險潛入中國成衣廠、前往成本更低廉的孟加拉,一探快時尚的生產流程;她假扮縫紉女工、走訪貧民窟、震驚於月薪五十美元的血汗剝削、低劣服裝材質造成的可怕污染,以及舊衣回收爆量的驚人浪費,一步步為我們揭開了平價時尚背後的殘忍真相。

 

  我們不可能不買衣服,但我們可以減少光顧平價時尚店的頻率,了解價格背後的意義,慢慢、謹慎地挑選數量少一點、品質高一點的服飾,並且好好照顧這些衣服不被當成垃圾,用更有內涵、更有風格的方式打扮自己,而不是平庸。

 

 

滿有趣的書,從很多不同的觀點(縫紉業、時尚業、成衣業、平價時尚產業等)去講快時尚,如果有人想了解平價時尚,這本書很合適。

 

我自己讀時覺得比較妙的點是,我通常已經習慣大量資料和數據後是較為中性思維的分析,但這本書則是在數據的呈現後回歸到個人生活和情緒面(ex:我覺得我以後要改買品質較好的衣服)

我猜可能是我已經受過斷捨離的思想召喚了,所以在作者前面訴說自己有多少件衣服後,我只想問他:「呃你的衣服已經夠穿了,所以你還要繼續買嗎????」感覺他的思考邏輯是「快時尚不好」→「我要擺脫快時尚的模式」→「所以我要改買手工製的衣服or高級時尚業的衣服」,我知道我這樣去理解作者的文字有些以偏概全,可是給我的感覺好資本主義啊!?!?!?(迷亂的我)

 

 

D*

 

---

 

p.63-64

 

  衣服是手工製品這一點或許顯而易見,但是這個明確的事實卻對我們要付多少錢買衣服產生最根本的影響:付給縫紉工的薪資與付給成衣廠的費用,將對我們支付的價格產生無與倫比的影響。想要生產一輛平價的車子就表示要採用平價的零件,但是平價時尚卻不能依靠便宜的布料,迪帕瑪以日本和中國為例告訴我,纖維布料在兩個國家的價差可能只有五美分,根本不足以動搖最終的商品標價,他宣稱:「這樣子的差距根本無關緊要,沒辦法用來節省成本,關鍵還是在於勞動力。在美國有一大堆勞動法規,付給員工的薪水不能低於法定最低薪資。」想要生產平價服飾,就非得找到廉價勞力不可。

 

 

p.106

 

  經濟學上有韋伯倫財貨(Veblen goods)原理:當商品價格越高,我們渴望擁有的程度也越高,希望藉此向他人炫耀自己的財富與地位。服裝對於這種炫耀效果特別敏感,因為服裝可以直接展現個人特質與自我意識,被視為自我形象的延伸,也是我們最容易被看見的身外之物。朴鐘桓說:「時尚就某種程度而言是獨一無二的商品,因為這是我們向外界展現自我的方式,也是為什麼我們這麼在意衣著的原因,也是為什麼有些人願意花那麼多錢購買服飾的原因。」沒有其他商品像服飾一樣,是為了無止境地追求好看,為了表現自己與他人不同而訂價這麼高。

 

p.129

 

  快速時尚是零售業者開創性的做法,顛覆以往以季為單位的銷售手法,改成一整年不間斷地推出新產品。典型快速時尚業者的訂價會比競爭對手便宜,來自西班牙的ZARA首創快速時尚的概念,能夠一星期兩次新貨上架,H&MForever 21則是每天都有新商品問世,來自倫敦、在曼哈頓設有據點的Topshop更在網站上每星期推出四百種新商品,夏洛特露絲和 BeBe這兩家美國快速時尚業者也會經常性地更新架上商品。表面上看起來,把那麼多深受大眾喜愛的時尚商品用那麼低的價格銷售出去,似乎不是生財有道的好方法,然而事實擺在眼前,這個策略似乎成為當今零售業者穩賺不賠的妙招:投入快速時尚業者的平均獲利率,比傳統經營模式的競爭對手多出一倍。

 

p.151

 

  一九○四年,德國社會學家齊美爾在《美國社會學期刊》發表一篇頗具代表性的文章〈流行時尚〉,用清楚的論證指出商品價格與流行時尚之間的關連:「當一個物品逐漸成為快速更替的時尚主軸時,我們對屬於同類物品的便宜貨需求也就越強烈。」真是鞭辟入裡!我們現在已經很難說服消費大眾用合理價格購買服飾,而快速時尚業者不斷重複推出平價的新潮服飾,也讓說服工作變得更加困難。他們競相推出新商品,忙著加快時尚更替的腳步,其實只會讓消費大眾越來越不願意花錢:為什麼要花錢買一件幾個月後就退流行的衣服?這就形成惡性循環的漩渦。

 

p.162

 

  越來越多的衣服就等於消耗更多的石油、能源與水,關於這一點我們一樣沒有強烈的感受。二年冬天我請一位可愛的高中實習生幫她訪問她的朋友,平常是怎樣購買與報廢衣服,其中一位十七歲的高中生表示:「衣服可以重複使用,所以不會破壞環境啊!」這是一般大眾共同的認知,然而事實上卻有數量龐大的衣服直接被當成垃圾處理,根本沒有回收使用,製造衣服過程中對環境的衝擊更是完全被忽視。就算塑化產品可以回收再使用,但生產塑化產品當然對環境有害。很不幸的,我們身上的衣服就有將近半數來自塑化產品,只是正式名稱叫做聚酯纖維罷了。

 

p.238

 

  所謂的時尚,說穿了就是時尚界人士設定的,所謂的趨勢完全是為了創造利潤的把戲。時尚界的企業都發展得太過龐大,壓低成本的競爭趨於白熱化,凡事都得錙銖必較,最後能做的就是不斷推出平價服飾,消費者買到的衣服品質也越來越糟。為什麼現在有那麼多消費者既不珍惜也不看重自己身上穿的衣服?為什麼時尚界可以自命不煩、為所欲為?原因就在於時尚界過度汲汲營營,已經成為過度市場導向的產業,希望消費者愛上他們店裡的衣服就像期待他們愛上速食店的三明治。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D* 的頭像
    D*

    ko-ko cu-ca Mockingbird

    D*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