undefined

 

書名:你一定要認識的越南

作者:洪德青

Isbn:978-986-2621486

出版:貓頭鷹

 

---

 

內容簡介:

 

  越南,這個被中國影響一千年,被印度影響四百年,被法國影響一百年,被美國影響二十年,還歷經整整十年海上難民潮與國際孤立的國家,完完全全不是你以為的那樣。

 

  英國作家毛姆曾踏足於此,喜劇泰斗卓別林千里迢迢來這裡度蜜月,榮獲二十一次諾貝爾文學獎提名的作家格雷安.葛林在這裡吸鴉片、啜飲苦艾酒。越南還在開發中,但他們早就坐擁風情款款的成片梧桐樹海,優雅沁涼得讓人驚嘆。

 

  本書作者隨夫婿進駐越南二年半,親身體驗了越南的文化、建築、現代藝術、越戰遺址、美食佳餚,當然還有超市裡的零食、拖鞋、手工藝品、報刊雜誌,她以令人動容的真誠仔細觀察,並用輕鬆的筆調娓娓道來,你會既驚訝又著迷地發現,越南,原來是一個如此豐富的迷人國度!

 

 

會看這本書是因為我前前陣子和朋友約好要跟團去越南,都付訂金了最後卻因報名人數不足所以沒出團,最後只好去新加坡+馬來西亞,不甘心的我想著就算沒去越南也至少要看本介紹越南的書,於是就和這本相遇啦。

為什麼我會想去越南呢?因為我之前就從很多外國觀點的書看到這個國家,例如莒哈絲的《情人》、格來安‧葛林的《沉默的美國人》、唐‧麥庫林的《不合理的行為》則提到他採訪越戰的親身經歷,但這些都非越南自身的角度,讓我很想親自去這個國家看看,就算只是觀光客式的也好。

 

雖然我最後沒能成行,但因此看了這本書,也算個小小收穫。這本書不僅圖文並茂,而且談論的內容從觀光、美食、歷史、文化皆有,無論是當成旅行前的做功課書,或者當成了解這個國家的初次上手資料,都非常合適。

 

 

D*

 

---

 

p.32-33

 

  越南解放前,華人控制了南越地區六成以上的經濟活動。早期的華人雖然很多都是富商巨賈,但給人的觀感並不一定好。解放後,原本屬於資產階級的華人在就業、升學、語言、國籍、甚至生活上都遭受很大的限制與打擊,有的財產充公,有的下放勞改,不少華人不堪其苦,據說當年餓死海上的難民將近四十萬人。再加上一九七九年越南與中國開戰,雖然戰爭只持續一個月,但雙方關係急凍至冰點,必然波及了華人的地位。

  直到一九九零年後,越南政府才逐漸放寬對華人的限制。現在老辛桑他們家講得是廣東話,吃的是中國菜,喝的是二十四味廣東涼茶,拜的是關公或媽祖,看的是兩岸三地十多個華語頻道的電視節目,每年端午包粽、中秋提燈(跟我們元宵提燈不一樣),除夕圍爐都是大節日。

 

p.58-60

 

  古芝地道共分三層,最淺的三公尺深,最深的十公尺深,而且愈往下面空間愈小。

  當年生活在古芝的越南解放陣線游擊隊員,白天喬裝成無辜的農民,晚上則利用地道進行突擊,令美軍防不勝防。他們用美軍的肥皂洗澡,這樣軍犬就聞不出他們的味道;他們的鞋印都是反向的,這樣美軍就找不到他們的藏身之處。

  美軍曾在這裡進行一連串的地毯式轟炸,也曾多次利用毒性甚強的橙劑,企圖使樹葉枯死逼出越共,但全都無法催毀或破解這套地道系統,反而導致當地婦女產下許多畸形兒,不僅得在地道內分娩,還得在地道內養小孩,更加凝聚了越南人同仇敵愾的堅定士氣。

  我想所有參觀過古芝地道的遊客,都會對越南人在這麼艱困的生活下作戰感到不可思議。地道內的空氣相當稀薄,所以每個人都要學會人工呼吸,以便隨時互相急救。下雨時蚊蟲鼠蟻、蜘蛛蛇蠍通通現形,更多時候他們還得面對看不見的疾病。至於身受重傷的游擊隊員,只要狀況許可,旁邊的同志會將他的污血收集起來,簡單過濾後,再次輸進傷者的血管裡回收使用……越戰這一仗對越南人來說,贏得絕非僥倖。

  越戰結束後,古芝八萬軍民存活得剩不到一半,全越南因越戰死亡得約有四百萬人之多,還不包括無以計算的孤兒寡母、畸形殘疾,以及上百萬的海上難民潮。

  一九九五年七月,美越兩國在越戰結束之後正式建交,大家一笑泯恩仇,古芝地道順勢成為越南最具特色的觀光景點。

  目前開放給遊客爬的觀光地道都已經加高加寬了,不斷短短幾十公尺的路,我爬起來卻非常吃力,空氣稀薄不說,水蛭螞蟻,潮濕霉味到處都有。古芝地道還附設觀光靶場,聽到槍響聲,讓人更有身歷其境的真實感。

 

p.72-73

 

  一九八六年,越南改革開放,政策鬆綁,范春安終於可與昔日的美國同事聯絡。很多他的美國同事或長官都成了大牌記者或普立茲獎得主,雖然少數人不能原諒他是「查理」(Charlie是當年美軍對越共的稱呼),但大部分人依舊喜歡他。

  范春安曾在一九七零年冒著身分曝光的危險,出手搭救當時在柬埔寨被越共扣押的同事安遜(Robert Sam Anson),十七年後安遜才知道是范春安救了他,還親自飛到越南當面致謝。范春安的老長官麥克洛奇(McCulloch)說:「他是我們的同事和王牌記者,我不會對他的間諜身分感到憤怒,他只不過為自己的國家工作,換成是我,我也會那樣做。」普立茲獎得主哈伯斯坦(David Halberstam)也說:「那是一個勾心鬥角、煙霧和刀劍並列的時代,我不覺得他背叛了我們或背叛了新聞,他延續《沉靜的美國人》的基本思考:什麼是忠誠?什麼是愛國?什麼是真相?他有他的難處,我覺得他處理得很好。」

 

p.141-142

 

  磨漆畫的創作過程宛如一場苦行,光是打底就必須在髹漆(用刷子在器物上均勻地塗抹,髹的次數愈多,漆開得愈漂亮)、待乾(必須要熱乾而不能陰乾)、打磨等步驟中重複。打底的過程可以確保畫作不受溫度與濕度的侵襲,不易斷裂或損毀。

  作畫時,得先在板上畫出草圖,放入鴨蛋殼或珠母貝黏好,然後再重複髹漆、待乾、打磨的步驟,有時必須費時好幾個月,有時要髹上好幾十層。

  接著進入難度最高的刮磨階段,畫家必須全神貫注、小心翼翼的刮掉他不要的色彩,但是不同的色料往往上在不同的漆層,因此畫家必須牢記是在哪些漆層,如果磨得不夠,主體形象顯現不出來;如果磨過頭,整幅畫可能因此破相;反之,若磨得好,往往會在不同顏色的交界地帶展露一種非常抽象且出人意表的細微變化,增添豐富的色譜與意境。

  最後,還得將畫作放進水裡搓磨直到表面平滑為止,然後再上一層金箔,讓整幅作品有視覺重心,好像會自動打光一樣。

  遵循傳統古法製作的磨漆畫句說可以保存好幾個世紀不會變質或毀損,而且放置的時間愈久顏色愈美,因此磨漆畫可說是東西方繪畫裡,最能象徵永恆意義的畫種。

 

p.177

 

  一九五零年代西貢的有錢人(特別是華人),寧願小孩去吸鴉片也不願他們染上賭博,他們認為吸鴉片至少還待在家裡,而且吸鴉片的花費比起償還賭債所需的金額要少很多。因此即使有人只剩一個肺,每天還要抽上一百五十管鴉片,或者有人吸鴉片吸到像葛林小說中描述的「他瘦得似乎不佔空間,薄得就像餅乾罐邊上的那層防油紙」,大家也都睜隻眼閉隻眼。當年那些吸鴉片的越南華人甚至擁有自己的金融體系,吸鴉片吸到可以組成俱樂部來招攬同好,真叫我這個「衛道人士」大開眼界。

  事實上,當時在印度支那的外國人,不只葛林,有許多法國軍官即使自己不抽,三不五時也會主動作東,呼朋引伴去鴉片煙館感受一下那種特殊的氣味與氛圍,可見當時吸鴉片是一種社交活動,而且葛林第一次吸鴉片就是一位法國官員帶他去的。

 

p.208

 

  所謂「春節攻勢」是指一九六八年一月三十日至二月八日期間,北越在南越一百個大型城鎮對美軍進行得一連串大規模攻擊,堪稱是越戰中規模最大的一場戰役。

  越共趁著一九六八年農曆年前,民眾忙著採購年貨、物資大量湧入之際,將運送武器彈藥的卡車上頭覆以蔬果、米糧、南北貨等,再由司機塞了點紅包給守關的南越軍人,就這麼神不知鬼不覺得發動這波攻擊。

  一月三十日晚間,越共破壞了原本與美軍談妥的除夕停火協定,趁著農曆春節南越與美軍守備鬆懈,突襲西貢港、西貢機場、美國大使館等。

  雖然美軍後來控制住局面,越共慘遭失敗,此役卻讓原本在越戰中處於上風得美國開始出現內部分裂,國內輿論從主戰轉而支持反戰,逼得當時的總統詹森放棄競選連任,黯然退出政壇。此後美國無心作戰,導致南越最後陷入孤立無援而戰敗。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D* 的頭像
    D*

    ko-ko cu-ca Mockingbird

    D*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