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undefined

 

書名:亞洲不安之旅

作者:飯田祐子

Isbn:978-986-88400-7-2

出版:依揚想亮人文

 

---

 

內容簡介:

 

  用著母語不是中文的語言,誠實坦率的道出她的不安。作者飯田祐子,在日本出生長大,一路內心都隱藏著不安的心。一直到她出國念書,到處在亞洲各個國家旅行、生活,不停的發掘、認識自己,就是要找到那不安靈魂的來源。或許是借用繪畫創作、或是文字書寫,就是希望能夠認清自己,把不安的雲慢慢的從心頭上吹走。

   飯田的文字清新簡單誠懇,能讓讀者輕鬆的跟隨著她從兒童的天真到成年的種種感知;卻又有著日本人細膩觀察的有趣描述。透過她的眼她的筆我們看見一個年輕的日本藝術家是怎麼的受到亞洲文化的影響,並且將之轉化為創作的養份。

   完成這本書之後,飯田祐子或許在異地的不安還是會存在,但如同她在書裡以腫瘤的好壞來形容的:日本的不安像是惡性的腫瘤,而如果在其他亞洲國家有感覺到任何一點的不安的話,那也只是良性的小瘤。因為離開日本讓她可以徹底的解放,讓她重新感受一個全新的世界、新的生命。

 

本書特色

 

.書中收錄作者(藝術家)多幅以亞洲各地為主題的創作作品 (全彩)

.一位來自日本的當代藝術家,用著非母語的中文,一邊查著手邊的詞典、一邊上網找著適當的中文語法,一字一字真摯地道出她心中的不安與人生的旅程

.知名當代日本藝術家,在東京、北京、韓國以及台灣舉辦過許多次的個展與聯展                         

.獲日本POLA美術振興財團的獎學金赴韓國與中國藝術考察                                      

.除了母語日文,還可以以中文與韓文溝通書寫

 

 

大概在看這本書前三分之一本時,只覺得這個作者真的好坦率誠實,無論是年幼時想曠課就曠課的經歷(像初一第二學期有一半都沒上),或者是生活環境所帶給她的不安感,都很坦白地書寫下來。

直到後面她談了很多她為什麼會不安、怎麼去形容她的不安那部分,才開始讓我覺得很有趣,再加上配上作者畫的圖,文字和圖經營出一個很獨特個人觀點的小世界,那種不跟隨主流、細細琢磨心中每一個細微想法的態度真可愛,可以藉著書看到別人完全不同的生命觀點也很棒。

因為私心,其實作者寫了雜七雜八很多東西(幼年經歷、在日本/中國/韓國/台灣的生活、創作等),但我抄了最多和台灣有關的文字。哈哈

 

 

D*

 

---

 

p.11(這段出自推薦序)

 

  她早已悟出:「我們有臭,我們有髒,我覺得那就是人。」並毫不諱言:「我要關愛醜陋、關愛不安、關愛愚蠢、關愛屎……」並在這種勇氣的庇護之下,任何官方、正統、主流的意識形態都難以侵入飯田的頭腦,她毫不費力地解除了各種藩籬,進入隨心所欲的自由境界,去發掘和呈現了一個超越國家、超越種族甚至超越文化的亞洲,在「不安」的陰影下蘊藏著超越時空的人性之美。

 

p.51

 

  我大概初中以前爺爺奶奶住在東京西部的榮町,榮町這個名字又是一朵吹不走的沉悶的灰雲。其實對爺爺奶奶感覺倒沒有直接的不安,我也沒看到他們有什麼不好,但他們榮町的家就讓我不安地像是堵塞了的氣道一樣,我的身體被那朵灰雲纏繞著逃不走。

 

p.122

 

  我那時特別驚訝,第一是那樣只有大自然沒有人氣的地方還有人住,然後更驚訝的是他們的眼睛特別的純真,是從來沒有見過的單純,散發著非常透明的光線,我很感動,原來人真正的生命是這種樣子。

  現在回想起那次旅行,一路上走得很辛苦,但一直都有美麗的大自然陪伴,那種苦與美在我的人生中是很重要很珍貴的體驗。我在那時候的那種體驗在我心裡和精神上變得越來越重要,越來越鮮豔,生氣勃勃。

 

p.175

 

  大有巴士離開機場慢慢走進高速公路,我眼前一個一個地開始出現台灣風味的景色,猛一看很像日本的景色,如果把椰子樹、檳榔樹等南國植物和建築物拿掉的話,鄉村田地的景色跟日本一模一樣,天空矮的感覺也像。就是因為那些植物和建築和字不一樣感覺很奇妙,和我看台灣電影的時候感受一樣,帶有日本風味又帶有中華風味,整個濕潤有點灰暗,有些憂傷,很性感。台灣的性感跟韓國的性感完全不一樣,韓國的性感是很深的粉紅色,其中帶有黃色;台灣的性感是綠色,其中帶有褐色。要說是不是帶有「不安」的感覺,跟日本的「不安」是不一樣的性質,也沒有那麼嚴重。

 

p.186-187

 

  ……很快的這好幾層的隔膜又回來覆蓋住了我的心,回到平常很多雜物的狀態,看不道那個純真美麗的日本風景。我發現我的不安隔膜其實是相當頑固的。

  我認識到了我心中隔膜的存在。在台灣看到的過去日本街景的景象,印象中在我有很多記憶的年齡以前,也許在我一兩歲剛剛可以走路的時候看過。那是亙古老的日本街景,那時是一九七五、七六年,我相信東京和周圍郊區一帶得很多小巷裡還留下了很多傳統木造的日本房屋,當時的樣子應該不是像後來我更清楚地記憶中大部分現代式的房屋中交雜著一些傳統房屋的那種形象。還有更多傳統房屋在小巷子裡並列在一起的那個時代,依我的感覺,比起我成長的那個時代,人們應該是更單純樸素,心靈中的雜物比較少,大家嚮往著明亮的未來。但後來很多日本人發現,原本期待的明亮未來並沒有帶來真正的明亮。八十年代經濟發展被世界稱作「經濟大國」,覺得自己特牛逼,人們開始狂妄享受物質消費生活,帶來的假明亮,但那只是表面的華麗,內容很空虛的。假的光線特別刺眼,讓人眼睛瞎了,導致「泡沫經濟破滅」。之後的九十年代人們漸漸地發現這個世界不明亮,進入了迷茫狀態,一直到現在很多人還是看不到明亮。

 

p.190-191

 

  有人說日本殖民統治幫住了當地的現代化建設,但我覺得出於一個以得到自己利益為目的的惡意去行動的,那是剝削,絕不能看作是好事。再說日本不建設,當地人民自己也會建設,而且「現代化建設」不是人類最終要得到的東西,只是一個過程而已,可能有誰早誰晚的區別,但這種早和晚的區別往往讓人陷入到誰先進誰落後這種愛排列的思維中,人的價值絕不能在那種排列當中決定。

  是不是幫助了現代化在這種問題上根本不重要,那樣的說法就是迴避了應該面對的最根本的問題,還有其他好多說法也都是一樣,幫助著政府有理由迴避、卻沒有正視和深刻反省歷史的工作。戰後的日本政府靠著那些說法,放棄了給日本後代的人們正確教育的工作,成心隱藏了曾經犯下的罪行,把日本改造成二戰受害國似的,使勁教育廣島長崎的悲慘狀態以及日本人當時經歷的種種苦難,造成日本人民詳細了解自己受過的苦難,而不怎麼瞭解亞洲鄰國人民由於日本而受到的不可言喻的巨大痛苦。因為政府奪走了人們瞭解和感受他們的痛苦的機會,沒有聽過真實的聲音,沒有接觸過具體的描述,所以根本無法發揮想像力,根本不會去體會亞洲鄰國人民的感情。所以才可以繼續在學術邏輯上怎麼樣都可以編出各種說法來正當化,人們也很愛聽。那樣的說法得到政府的極力推動在日本國內占了上風,而真正要勇於面對的、真正反思歷史的聲音卻無法上到檯面。日本的那個狀況在我心中一直是一個磨滅不去的巨大不安。

 

p.217

 

  如果我們以為人總是能保持乾淨,總是追求我們無骯髒的境界,我懷疑那是一個錯誤的狀態,不覺得那是人真正的狀態。人沒有辦法全部都很乾淨,我們有臭,我們有髒,我覺得那就是人。「髒」和「臭」不一定就是不好,那是人比較自然狀態的表現,只是人需要努力打理乾淨一點而已。人是一個有機體,而不是無機體,有機體會腐爛,有垢、有屎。不管多美的靚女、多牛逼的帥哥都沒有辦法不拉屎;多嚴肅有威嚴的大學教授也要拉屎。中國豐富多彩的廁所讓我體會到中國人寬容的生活態度,似乎教誨了我「我們可以不用那麼拚命去修飾自己」。很髒很臭,但那是我們自己一部分的面貌,只是稍微沒去「修飾」而已,在那裡就那麼放著,我們都會那樣。

 

p.235

 

  我時而以惻隱之心關懷這些被人們忽視的物件,時而透過它們去觀察與體驗一樣同病相憐醜陋的我。逐漸地在我心裡產生一種對它們關愛的情愫,這些看似醜陋的行像也屬於亞洲的東西。對它們執著的關愛,使它原有的醜陋形象轉變成了一種美。當醜陋形象凝聚到極致時,竟昇華為可供我一人獨自享受的美感經驗。我對亞洲城市至今呈現出一種矛盾的、不協調的、醜陋化的步安狀態,它們似乎帶有一種無奈的悲傷,並隱約透出充滿亞洲魅力的光芒。

  創造出精神內涵豐富的美麗文化的也是人,製造出內涵浮淺的物件也是人,人有時候可以達到很高尚的境界,有時候也會做出很愚蠢的事,我覺得又高尚又愚蠢的人就是一個非常有意思的、非常可愛的存在。在我們的世界所有的事物都像人的狀態那樣,好的和不好的都共同存在,我不想只追求好的一面,也要關照一下不好的一面。往往那些不好的東西是為了好的東西而更加地好、更加地光彩而存在著,它是為「好」服務而存在。多可憐,多可愛。所以我來關愛一下它們。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D*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