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undefined

 

書名:不在紙上的教育

作者:許雲傑

Isbn:978-986-3590323

出版:木馬文化

 

---

 

內容簡介:

 

 

   「先讓孩子們享受學習、喜歡學習後,孩子自然會在喜歡的事物上,堅持下來,開始自己探索與研究。」澳洲學者

 

   澳洲教育重視每個孩子的特性,它們覺淂天底下只有難教的小孩,但絕不會有教不會的孩子,耐心的陪伴、傾聽、引導,在生活中協助孩子、發掘出他們的興趣,才是最好的教育方式。

 

   作者在澳洲從事教育工作,書中以澳洲的父母、學校等真實案例,展現澳洲教育的各個面向,如何敎出孩子有創意、但生活上也要守規矩,如何對事物尊重、學習更專心,如何培養孩子有禮貌、人際關係的應對,如何引導孩子管理發怒的情緒,以及如何在麻煩中找樂趣!

 

先快樂,才能堅持

   先讓孩子們享受學習、喜歡學習後,孩子自然會在喜歡的事物上,堅持下來,開始自己探索與研究。因此,澳洲的國中小教育,除了奠定孩子的基礎知識外,很大的一部分,是建立在引導孩子們找到喜歡的方向。

 

從小就得自己好好的「學習」作

   澳洲父母教育的基本,孩子可以自己作的事情,鼓勵孩子自己作,陪孩子作,作給孩子看,引導孩子作,但是偏偏就不會幫孩子作。

 

框架下的自由學習

   各個科目綱領明確,才有學習的自由。因為綱領內應該學習的內容與規矩規範的清清楚楚,因此,對學習的方法就不會有明確的規範,教師有非常大的權利與自由來決定學習的方法。不管用什麼方法,只要不違反規矩,學生學的會,就是好的方法。

 

主題樂園中的作業

   數學作業的主題是微積分中的積分問題。在夢幻世界的一進門處,有一個很大的水池,孩子們必須互相合作,拉開皮尺分組丈量池塘的實際面積,然後將池塘繪製成圖,再用各種學過的數學函數模擬池塘的邊線。最後,分別用梯型法與積分公式,估算出實際池塘的面積。讓他們實際去了解這個世界。

 

 

 

這本書是因為工作需要所以才讀的,和我平常的書籍狩獵(?)範圍相距甚遠~XD

因為滿輕鬆好讀的,所以也就順便抄個書摘,幫我自己的書摘增加一點風格多樣性。

 

因為我並非為人父母,所以讀這本書的時候就是抱著非常隨意+看遊記的心情"喔原來台灣是怎樣怎樣,澳洲又是那樣那樣",不過如果是父母讀不知道會不會增加些許壓力?不過這只是我個人的疑惑啦。

 

 

D*

 

---

 

p.9-10

 

  後來我才知道,一切美妙的誤會,來自於兩國不同的課程規劃制度。

 

(中略)

 

  亞洲的方式比較傾向主題式,也就是說同一個主題,會盡量設計在同一個學年或學期。而澳洲不是,明明一個主題,卻會將它細拆成三個部分,一年學一小個部分,但是一個學期或學年,比起亞洲的學校編排,學生會學到較多的主題。

  亞洲式課程編排的好處,是單一學期或學年教的主題少,課程集中,教科書或講義編排也容易,對教師或學生而言,主題明確。但缺點是,就整體而言,有時單一主題過難,容易造成中等偏下的學生跟不上進度。

  而澳洲式的優點,對中等及偏下的學生比較適合,循序漸進。但相對的缺點是對資優生不甚公平,數理很好的學生,常常覺得數學過於簡單,而且課程拆得太細,教師備課相當累,跨校之間的課程銜接與安排容易混亂(如果學校的校長與老師太混的話)。

  因為課程設計的不同造成的誤會,許多人會想當然的認為「我孩子在台灣高一學習的東西,在這裡竟然要高二或高三才學習的到,澳洲的數學程度真差。」這種想法,其實不盡客觀。在台灣的高中一年級,就學完了指對數該學的程度,而在澳洲,卻分成三年來學,這中間,到底孰優孰劣,也真的很難劃分。

 

p.27

 

  我問她:「卡蘿,難道妳在史蒂芬和丹尼爾高中畢業時,不會想讓他們往專業路線走嗎?」專業,我用的是PROFESSIONAL這個字眼。

  卡羅愣了一下,疑惑的問著我說:「專業?你的意思是?」她完全聽不懂我的問句。雖然我自以為問得很清楚,但很明顯的,她聽得很迷糊。

  「就是進大學啊,當建築師啊、當醫生、律師等等比較具有專業性的工作。」我解釋說,一邊又在專業這個字加了重音。

  沉默了一會,卡羅回答我說:「我了解你的意思了,你是說比較學術的路線吧。」說著,在學術上加了很大的重音。她用的學術這個字,是指ACADEMIC這個字。

  接著,她又說:「你講的那些工作,因為比較理論,所以得進大學選讀,但在我們澳洲人的觀念裡,不代表比較專業,那只是比較學術。」

  「我們澳洲人所謂的專業,不是在於你做哪一行,而是在於能不能把你所做的工作,做精、做好、做大」

  「史蒂芬和丹尼爾他們如果有辦法,把他們的工作做很好,自己開一家公司,開很大,那不就是專業嗎?」

 

 

p.48

 

  這就是澳洲的教育理念,在孩子們沒有清楚他們自己的興趣前,教育的理念以誘導與鼓勵為主,讓孩子在循序漸進中成長,培養出自己的興趣。但一旦孩子選擇了他自己的興趣和方向,就得開始獨立,為自己的選擇負責,因為是自己的興趣,做起來快樂,才能應付專業帶來的各項挑戰。這個理念,廣泛的運用在各個學科與科目。

  先快樂,才能堅持。這個教育理念,不只應用在教育的課程設計方面,他一樣被運用在與教育息息相關的職場上。與澳洲人聊天,討論到工作方面的問題時,最常討論到的話題,常常就是「Do you enjoy your work?(你喜歡你的工作嗎?)」enjoy這個字,除了表面是喜歡外,中文常被翻譯成「享受」,或許,我們把這句話翻譯成「你享受你的工作嗎?」更為恰當。

  無論如何,先快樂,才能堅持,這個觀念,讓我爾後在教育孩子時,給了我很大的啟發。

 

p.120

 

  享用早餐的時候,我向彼得請教他教孩子的秘訣,他笑著跟我說:「不要因為孩子的技能不好責罵她。」

  我聽不太懂,直接問:「什麼意思?」

  他喝了一口咖啡,回答我說:「做大人,我們要很清楚責罰孩子們的目的。如果艾麗絲是因為沒禮貌,態度隨便、說髒話,或是懶惰等道德與行為的問題犯錯,我們會很嚴格的處罰她。但如果艾麗絲是因為生活上的技能不熟練,我們從來不會因為這樣而責罰她,反而會很有耐心的陪伴她。」

  接著,他指著爐台上一台CANON的照相機,說:「你看,艾麗絲的那台照相機,摔成這樣,我們從沒有因為她在照相時,手拿不穩而責罵她。」

  接著,又指了指依在母親身旁,幫忙母親翻著蛋餅的艾麗絲,說:「哪!你看那個檯子,如果有些家長,早就不耐煩的叫孩子一邊涼快去,就是大聲的責罵了,你受的了煮頓早餐,廚房弄得像戰場嗎?這需要耐心啊!」

 

p.132-133

 

  世界上的事情就是這樣,在沒有決定要做之前,總是有諸般藉口。但是一旦下定決心執行,才發現很多事情並沒有想像中那麼複雜。

  閱讀角落的觀念,其實內人已經跟我提過這個建議相當多次,但我一直以「澳洲的圖書館就很好了」、「家裡孩子的書已經夠多了」、「我們給女兒接觸圖書的機會已經很多了」等等理由搪塞了過去。

  也許我自己就是這樣,有時候武斷的聽不進去枕邊人的忠告,總是得等到某某專家,或是某某外人,或是遭到了教訓,才會恍然大悟,原來許多事物的真理,或是所謂的專家,身邊就有。

  我很喜歡那位澳籍作家給我的比喻,孩子的讀書角落,就像大人心目中的家一樣。說實話,也就是這個生動的比喻,深深的打動了我,讓我將許久未付之的行動,下定決心執行它。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D*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