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undefined

 

書名:一個人的粗茶淡飯

作者:米果

Isbn:978-986-91052-7-9

出版:啟動文化

 

---

 

內容簡介:

 

 

 

在自律的日常生活中,自行料理三餐是種幸福也是對自己負責,

這其中還包含了對生活的堅持、對記憶的依戀與享受下廚的自在樂趣。

 

   一個人住,在家工作,並且以規律的方式生活著,米果也自己料理自己的三餐。「從搭車到四個站牌之外的傳統市場採買,到搭捷運經過十數個站之外的生鮮超市採購,每週一到兩次的買菜行程,有時候透過網路跟小農直接訂貨,已經成為我的日常課業。」

  

   年輕時曾經厭惡的事情,現在卻是甘之如飴,並且異常堅持。不追求犒賞自己的大餐,捨棄充滿食安危機的外食,依循著時節採買食材,悉心洗滌備料烹調跟食用。米果選擇的這樣的飲食規則,選擇為自己吃下肚的食物負責,並且在料理之中,暗藏對家人的思念。

 

   【家裡的味道】:引領你一同回味自家餐桌上屬於媽媽及阿嬤的家族口味。

   【台南的味道】:最講究吃的台南嘴巴,自豪的在地小吃隱藏著各種堅持。

   【粗茶淡飯】:關於時節的飲食樂趣以及食安問題、飲食習慣改變的省思。

   【自慢滋味】:不見得是功夫菜餚,拿手菜其實就是每日料理的經典款式。

   【小菜一碟】:越簡單的食材,料理起來越是行雲流水、韻味十足。

 

  米果說:我喜歡自己把自己餵飽,

  薑燒醬油、台式蛋包飯、老派沙拉、番茄蛋花湯……

  即使難吃,也要負責任地,直到最後的湯汁都不能閃躲。

  雖然只是小小的日常,卻是我的人生「流儀」。

 

 

看得同時讓我充滿回憶和台味的一本書!!!

之前看很多關於食物的書,會感覺到作者的情感或者「哇這看起來好好吃呀」、「食物和烹調者的韻味」,但很少有感到同感的感覺。

不知為何,這本書卻讓我處處有回憶,無論是玻璃瓶裝的白色濃縮可爾必思、小時候不喜歡但長大後很喜歡的茄子、一整鍋的滷肉、常去麵包店的沙拉麵包、以前很愛吃到飽但現在覺得單點反而比較適合我等等,都會讓我對作者的文字有種:「原來你也是!」的親切感。再加上作者也推放養雞蛋和不浪費食物,讓我更加深對這本書的好感。

 

不過看完這本書讓我好想大吃好多東西,可惡XD

 

 

D*

 

---

 

p.87

 

  大約在我讀幼稚園大班的前後,冰箱門的架上,出現一罐咖啡色玻璃瓶,類似米酒罐,可是玻璃瓶身被白底淺藍斑點的不透水包裝紙包紮成神秘的身型,必須在母親許可之下,我們才可以動用這個神秘罐子。許多午睡醒來的夏日午後,我乖乖坐在餐桌旁等待,看著母親用透明玻璃杯盛了八分滿的冷開水,再倒一小湯匙左右的玻璃罐濃縮白色液體,從冷凍庫抓兩顆冰塊,一根筷子攪拌攪拌,冰塊碰撞玻璃杯發出爽脆的清涼聲響,整杯水變成白霧狀的汁液,我接過冰涼且冒著水珠的玻璃杯,好像得到乖乖午睡的獎品一樣,酸甜比例恰到好處,喝完之後,舌根的地方會出現奇特的口感,彷彿什麼濃稠的唾液在那裡回甘,跳著開心的舞。

  那罐神秘的白色濃縮液,應該是母親逛「委託行」發現的,後來才知道那是日本進口的「可爾必斯」,乳酸飲料的一種。因為是委託行買來的舶來品,相當稀奇,盡量省著喝,稀釋到那種即使只有微甜微酸的程度,都還覺得美味到不行。

  母親還會到柑仔店買整塊的「冬瓜露」,類似南僑水晶肥皂那樣大小,用大口鍋子煮水,投入冬瓜露,冬瓜露就像變魔法一樣,越來越小、越來越小,直到完全不見,那鍋水,就變成冬瓜茶,連糖都不用加。冬瓜茶冰過之後,尤其美味,有股質樸的清甜。我在台南讀勝利國小的時候,學校有位送牛奶的阿伯,也兼賣冬瓜茶,那時沒有外帶塑膠杯,都是用透明塑膠袋裝成一袋一袋,插一根吸管,再用紅色橡皮筋束起來,拿著塑膠袋裝的冬瓜茶在校園晃來晃去,成為小學時期相當鮮明的記憶。

 

p.144-146

 

  颱風警報發佈之前搶購的葉菜,不知不覺在冰箱下層蔬果盒靜靜腐爛成墨綠色的菜汁;不曉得什麼時候買來的現撈海魚,以為很快就會煮掉,但是塞在冷藏上層保鮮盒,從破掉的塑膠袋流出來的血水已經乾涸,跟隔壁擠在一起的某些過夜熟食流出來的肥油綜合成一種莫名色澤的脂肪層,拿菜瓜布用力刷也沒辦法清除;梨子爛掉了,鳳梨出現發酵的酸味……冰箱變成各種氣味的綜合特調,然後再買各種品牌的除臭芳香劑來聊表心意。

  不斷不斷的大量採買,卻因為懶得烹煮而回過頭去倚賴外食,已經變成現代家庭的飲食政策。新的食物把舊的食物往深處推擠,舊的食物再把更舊的食物逼入絕境,冰箱變成家庭之中,最恐怖無情的密閉空間,不但冷,而且無法呼吸。

  購買的時候,有飽足的幸福感,每一次都發誓,這麼美味的東西,這麼划算的價錢,當然不可以錯過,可是放進冰箱之後,就如同進入遺忘的冰窖,不記得了,不記得了……食物就在那裡互相擁抱,哆嗦著,直到某一天,才被想起,然後因為過期或腐敗,因此被丟棄。

  我們太倚賴冰箱的便利,卻忽視了食物的生命週期,即使是加工食品,也常常被要求賞味期限夠長,保存期限夠久,買來之後,放進冰箱,然後徹底遺忘。

  有一次,到有機店採買新鮮葉菜,聽到一個客人跟店員說,要買可以久放的青菜,店員問他,要放多久,客人想了一下,大概一個月。

  如此購物需求好像變成挑選食材的基準了,可以久放的,變成競爭力,也因此冰箱就變成堆積食物的神器,換一種角度來看,當主人遺忘之後,冰箱也就變成食物的墳場。

  不如就趁這時候,打開冰箱,把那些擠在角落的塑膠袋、真空包裝、保麗龍盒或冰箱門邊的瓶瓶罐罐拿出來檢查一下,該丟的,就丟吧,該捨棄的,就不要猶豫,反正他們僵直杵在那裏那麼久,也沒正眼瞧過,這時候丟棄,就不要再拿狠心不狠心的問題來折騰自己了,倘若有真情,在他們青春正好的年頭就應該把他們吃掉啊!

  但是清完冰箱之後,請記得檢討反省自己的食物採購與消化政策,否則下一批食物再住進來,還是脫離不了被遺忘到過期的命運,若食物也有情緒,可是會掉眼淚的啊!

 

p.150-151

 

  以前曾經路過一座菜市場,見過豬肉攤的老闆剁完豬腳,遞給客人,收過錢之後,突然轉身,開始拉小提琴。已經是好幾年前的事情了,當初我愣在市場走道上,好像見到什麼隱身菜市場的音樂家。那老闆當天拉的曲子似乎是閩南語老歌,類似〈港都夜雨〉那樣的曲調,已經想不起來了。但那個攤子後來到底怎麼了,老闆還拉小提琴嗎?我自己倒是忘了菜市場的確切位置,似乎是某次搭公車下錯站,索性就逛起菜市場,只記得那天原本很沮喪,在豬肉攤前方聽了小提琴,內心好像被挹注了什麼神奇魔力,感覺可以重新推門出去戰鬥一樣,完全沒有問題。

  熟識的市場還有個奇妙的攤子,賣蚵仔、蛤蜊、蜆仔、桂竹筍,以及老闆娘自己醃漬的甜薑。買蜆仔送九層塔,買蛤蜊送嫩姜,買桂竹筍送辣椒,買蚵仔則是送嫩薑加九層塔。老闆娘很「好嘴」,招呼客人的口氣甜滋滋的,見到很久不見的客人會大叫:「要常來啊,因為我好愛你們!」圍著攤子的大家都笑了,對於老闆娘的告白,無人認為矯情或噁心,這情感真是微妙。

  這日,又去了一趟菜市場,一開始也是因為悶,清早醒來覺得這世界怎麼變得如此絕望,只好一頭鑽進菜市場找藥方。這陣子臺灣蒜頭便宜,那就多吃吧,買了一根雞翅34元,一勺蜆仔50元,用好幾顆蒜頭煮湯,加一小匙澎湖的紅蘿蔔海鹽調味,一小鍋,也有三碗分量,喝著湯,刹那就感動了。

 

  活著,不就是為了這些滋味嘛,那就勇敢一點吧!

 

p.166-169

 

  啊,年輕的時候,真的好愛「吃到飽」,尤其是別人買單請客的吃到飽,固然很銷魂,如果是自己買單,更要吃到夠本,而且還不只是夠本,最好是翻好幾倍才行。

  那時候的「吃到飽」戰鬥力真的很強,拿著盤子來回十幾趟都還有把球打到全壘打牆外的實力,就算吃到甜點的階段了,還是可以從前面的沙拉冷盤再重新run一遍,彷彿先發投手到了九局還有150公里的球速,那真是形同一軍固定先發的顛峰啊!

  當時,不用擔心熱量過高,不用擔心脂肪囤積,不用害怕生蠔吃太多會怎樣,就算吃壞肚子「落賽」,反正吃飽也爽過了,算有賺到。

  那些年深愛的「吃到飽」用餐模式,大抵是以「划不划算」的心態在狂吃,只要有「賺到」的幸福感就好了,至於供餐者,是不是提供了那麼多物超所值的食材,有沒有辦法撐下去,那又是另一個經營層面的機密。

  大概從三十歲後半開始,所謂的「吃到飽」戰鬥力就已經逐漸下降,如果連續兩餐都是「吃到飽」自助餐,或是旅行的行程餐餐都是「吃到飽」,好像也不會特別期待,或有行程安排真是「豪華」的幸福感,反倒會懷疑自己該不會是豬吧,這樣大量餵食,是打算上廟會供桌嗎?

 

(中略)

 

  就算有事先訂位,還是要排隊等待,工作人員逐一核對訂位代號與人數,兒童一個一個抓到櫃臺旁邊的身高刻度旁,證明自己是半價絕無欺瞞,資料核對無誤,一一唱名點人頭,才能放人。確認座位之後,立刻開啟戰鬥模式,隨即進行熱門餐點的搶食行動。生魚片,秒殺,生蠔,秒殺,牛排,秒殺……已經進場的,開始兩個小時取餐用餐的限時大作戰;等待進場的,則是揮著手上的號碼牌,感覺就像1950年搭船逃難的碼頭,一堆人揮著手上的船票,一旦上不了船艙,人生就毀了。

  吃完冷盤菜色,一片薄薄的牛肉,幾塊生魚片,就已經呈現飽足感,我完全變成一個投不滿五局就被KO下場的失格先發投手,距離全盛時期完投完封的續航力已經差太多了,就好像以前吃西餐,一路從濃湯、沙拉、麵包、牛排,吃到甜點蛋糕,最後以飲料收尾,倘若再來一客冰淇淋都沒問題,現在則是喝完湯、吃完沙拉和麵包,就已經飽了,勉強把牛排吃完,蛋糕是不可能了,飲料再沖刷下去,應該就爆炸了吧!

  已經到了對熱量、脂肪、膽固醇、醣分斤斤計較的年紀了,半飽剛好,八分飽是極限,所謂「吃到飽」的能力,則像流逝的青春與遠去的膠原蛋白一樣,回不來了,吃到飽的戰場,已經是遙遠的甲子園了。

 

p.272

 

  雞蛋,也只要一顆。人道飼養雞蛋最好。

  什麼是人道飼養?

  就是生蛋的母雞不是關在籠子裡,而是可以四處散步,恢意舒展筋骨,

  生蛋的母雞要是心情好,生出來的雞蛋一定比較快樂,

  雞蛋如果快樂,吃的人也就開心。

 

  因此,人道飼養雞蛋的蛋白蛋黃從蛋殼縫隙露出小臉時,會忍不住跟他們說,嗨,歡迎光臨。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D*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