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undefined

 

書名:像山一樣思考

作者:約翰‧席德等作

Isbn:978-986-91148-2-0

出版:紅桌文化

 

---

 

內容簡介:

 

  《像山一樣思考》是一場場眾生與天地的對話練習,由世界知名推動深層生態學的環境運動人士、哲學家、詩人、作家,透過散文、詩作與論述的形式,以吶喊、冥想與想像,喚醒人類具有愛自己、愛其他生物與自然的能力,帶我們拋開舊意識,展開全新世界觀。

 

  雖然大多數的人能理解到「人與自然不可分割」這件事,卻少有人真正經驗到那親密的連結。當我們能同理地球的遭遇,以她的痛苦為我們的痛苦,視她的命運為我們的命運,我們的思維就會重新變得透徹清晰,並能重新找到感動和委身。

 

  書中栩栩如生的塔斯馬尼亞森林繪圖,引領讀者走進森林密徑,與大地親密的連結;穿插於書中的冥想練習,提供讀者習作與植物、動物、岩石與山的對話,透過眾生大會的儀式,理解地球上眾生萬物的遭遇並感同身受,並進一步為保護生態大我而採取行動。

 

  《像山一樣思考》收錄了許多文章、冥想、詩文、引導式想像、工作坊紀錄,幫助我們想起與自然的深層連結,重新發現親密和扶持的重要,並決定行動的優先順序。

 

  與山回聲與鳥同鳴

  天與地即是我心中的曼陀羅

  樹與花原是我身體的一部分

  雙手展開就長出森林

 

  讓哲學家、詩人、作家、環境運動者,

  帶你走進眾生大會的現場,體驗與萬物一體的全新本我!

 

 

這是一本文集,收錄不同作者所書寫的文章、冥想、詩文、引導式想像、眾生大會的工作坊紀錄。所有的文字都以自然和地球為中心,重新審視人類的消費和行為模式,呼喚人類再次重新思考。

其實這本書的風格很溫柔,但描寫著無數物種因人類活動而滅絕的片段,讓我非常哀傷。那是身而為人,突然理解到在這個星球上,自己是掠奪者、是既得利益者的哀傷。

 

 

D*

 

---

 

p.5

 

  阿恩‧奈斯在一九七三年於他所創辨的跨領域哲學期刊《探索》中發表了一篇文章,批判僅靠科學技術來解決環境污染的問題,是一種「頭痛醫頭,腳痛醫腳」的淺碟生態思維。他認為真正的生態危機乃是起於,人類凡事以人為中心(Anthropocentrism)的主宰性思維。於是,他提倡人們對於「我」(self)的概念,應從「小我」(ego)的範疇,延伸到「生態我」(eco-self)的認識,亦即更深刻地體認「個別的自我」都是涵融於「生態我」裡面關係互依的某部分,所以在這種認識下每個「個別的自我」,都應該被平等地對待。更重要的是,這些「個別的自我」其實不僅是人類而已,更包括了多樣的生命(眾生)與大地。

 

p.37

 

  生態女性主義者格里芬在她的《女性與自然》一書中以下列文字描述這種轉變的可能性:

 

  我好喜歡這隻鳥,當我的眼光尾隨著她飛翔時所展現的美麗弧形,我就與她一同飛翔了。那一瞬間,我的心將我帶離身體,進到她的裡面,我在身體裡面死去,在這隻鳥的身體裡活著,她是我生命的依靠。如同她一部分的身體,也將進入到我女兒的身體裡,因為我知道我是由塵土所造,如同我母親的那雙手也是由塵土所造。……我所認識的所有一切,都透過塵土向我訴說,而我也渴望能告訴同樣身為塵土的你,仔細聆聽我們向彼此述說所知之事:那光就在我們裡面。

 

p.44

 

  地球優先基金會的創辦人佛曼細膩地道出:

 

  你也知道,這些機器是由地球所造,所以可以跟我說話;我也能聽到他們說話,因為他們是由地球所造。我可以告訴你,他們真的很討厭人類利用他們來破壞地球。他們告訴我:「老兄,這真的不是我們願意做的事,我們已經厭倦一直被人類束縛,請幫幫忙,讓我們就這麼生鏽氧化吧!」

 

p.57

 

  在我成長的環境中,人們總是說,人生最重要的事情,就是變成一個偉大的人。這通常意謂著要超越其他人,在能力上勝過別人。這種人生意義和目標,在今日龐大的全球經濟競爭背景下,顯得特別危險。經濟市場上的「商品與服務」,不僅可切割獨立於實際生活,也幾乎完全無關於人實際的需要,因此,我們絕不能讓商品與服務供需的法則,支配愈來愈多的生活層面。

 

p.71

 

  我和雨林同屬一體,是漸漸學會思考的那一分子。

 

p.177

 

  生態隨走(eco-milling)是一種引導式冥想,以不使用語言的互動,讓人安靜、逐次與不同的人相遇。可在一個房間或空間內隨意亂走,按照主持人的提示,一次又一次地在每個人面前停住,握住他們的手、注視他們,看到這些生物是如此複雜精細,卻又如何脆弱。這時可以暗示學員不須作出任何回應,但請全神貫注──將全部的心思意念放在此刻所見、所碰觸到的人,全神貫注於耗費數百萬年以上才演化而成的人類型態。眼前的這個人為了這世界如此哀傷,卻也擁有一股內在行動和重建的力量。

  這是能夠喚起情感,也是充滿力量的練習,非常容易進行引導。透過人與人之間無聲的相遇,能突顯並正面肯定他們對生命以及這個時代所面臨危險的關心。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D*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