undefined

 

書名:蛤蟆先生的希望

作者:羅伯.狄保德

Isbn:978-957-693-783-5

出版:張老師文化

 

---

 

內容簡介:

 

  這本老少咸宜、令人愉悅的作品,架構取材自英國經典童話《柳林中的風聲》,作者鮮活地將心理治療過程運用在動物主角們身上,故事場景在河岸邊:

 

  主角蛤蟆先生因為憂鬱症而離群索居,好友河鼠、鼴鼠和老獾擔憂他可能會做傻事,大力慫恿他去找治療師蒼鷺。蒼鷺運用溝通分析(Transactional Analysis)協助蛤蟆先生面對內在「叛逆的小孩」和「成人」,學會分析自己的感覺,發展情緒智商。到了書末,他恢復了以前的開朗,展開全新的旅程。

 

  「每個人生下來都是王子,卻被父母變成青蛙。心理治療的目的,就是讓青蛙再變回王子。」閱讀本書,將可深刻領略溝通分析創始人艾瑞克.伯恩(Eric Berne)這句名言之妙,也經歷了心理探險、重拾自我的洗禮。

 

 

我這週非常忙,連著兩天都在上課做作品,原本以為無法看完書,沒想到還是有完成~(感覺自己棒棒噠*)

這也得多虧這本書很好讀,會讓人忍不住一口氣把他讀完。

 

這本用童話方式描述主角蛤蟆進行諮商,從原本悲傷失落的心情慢慢培養出獨立的內在自我。

是故事的形式,但可以從許多對話和描述中看到自己曾經經歷過的情境,然後藉由情節去反思那些行為。看完這本書時,好像自己陪著主角一起走了段心靈成長的旅程。

雖然我的結論下的好像很普通勵志正能量,但這本書其實更豐富~是我近期最喜歡的一本。

 

 

D*

 

---

 

p.30

 

  諮商師送蛤蟆到門口,蛤蟆轉身對他說:「你認為我有希望好起來嗎?」

  蒼鷺停下來,直視蛤蟆的眼睛。「蛤蟆先生,如果我不相信每個人都有能力改變和改善,我就不會做這一行了。我並不是說情況絕對能改善,但我可以向你保證,你會擁有我百分之百全心全意的關注,我也期待你投入同等的努力。如果我們倆都這樣合作,就可以期待正向的結果;但歸根究柢還是要看你自己。」

 

p.98-99

 

  「蛤蟆,我們合作的過程中所引發的一些觀念可能乍聽之下很愚蠢、不合邏輯,甚至讓人害怕。但最能提供深刻自我領悟的觀念,往往最可能引發強烈的抗拒。」

  「為什麼?」

  「因為最可能威脅我們的平衡感。這些觀念會引發個人深層的改變,而過程往往是痛苦的──我想你已經有所體會了。當我們仔細檢視自己,必然要透過行為與態度的改變,這需要努力、勇氣與毅力。蛤蟆,這樣你應該可以明白,為什麼你可能不願意把心門打開,走向這條辛苦的路。」

  「但那也可能導向深刻的領悟。」蛤蟆平靜地說。

  「當然,這也是為什麼我們要一起合作,走在同樣的路上。」良久兩人都沒有說話,沉浸在相伴的沉默裡。

 

p.107

 

  「再沒有一種批評比自我批評更強烈,也沒有任何法官比自己更嚴苛。」蒼鷺答。

  「天啊,你的意思是我們會懲罰自己?」

  「而且是嚴厲的懲罰,包括折磨,極端的情況下甚至會處死。問題是即使刑罰不重,也可以是終生的。」

  「那我可以怎麼做?我的人生還很長,如果我真的一直在懲罰自己,我不要那樣。我要有一點快樂。我該怎麼做,蒼鷺,你能幫我嗎?」

  「聽起來也許有些冷酷,但你才能幫助自己,而且只有你能。有很多問題你需要考慮,舉例來說,你能停止審判自己嗎?你能對自己好一點嗎?也許最重要的問題是,你能開始愛自己嗎?」

 

p.174

 

  我們之間似乎形成了新的關係,我想我們應該在這個新關係上共同努力,試著了解發生了什麼事。

 

arrow
arrow
    文章標籤
    年度推薦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D* 的頭像
    D*

    ko-ko cu-ca Mockingbird

    D*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