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undefined

 

書名:心靈的傷,身體會記住

作者: 貝塞爾‧范德寇 

Isbn:978-986-949-2768

出版社:大家出版

 

---

 

內容簡介:

 

 

  我們會如何描述受到創傷的人,「神經過敏」「想不開」「自怨自艾」「沉迷往事」?彷彿只要學會正向思考、彷彿只要有意志及勇氣、彷彿有了愛及陪伴,人就應該要能戰勝創傷,而被困在創傷中的人,若不是性格太軟弱,就是意在博取同情。

 

  然而,創傷後壓力症(PTSD)不但存在,而且還是一連串真實的生理變化,不受理性及意志控制。創傷會刻在我們的大腦迴路上、警報系統裡、身體感覺中,身心俱裂的那一刻結束了,卻在記憶和神經系統中不受控制地反覆播放,不但壓垮我們正常生活的能力,更撕裂我們對於外界以及自己的信任。

 

  事實是,把受創者困在受苦深淵的,不僅是創傷本身,還有人類演化出來原本應用來自保的種種本能、防衛機制。

 

  本身作者貝塞爾‧范德寇為精神科醫生,也是研究創傷的先驅。他結合了最近幾十年心理創傷領域的驚人進展及三十多年治療創傷患者的臨床經驗,提出對於創傷的全新理解。我們得以從神經科學的角度,看清創傷是如何重塑我們的大腦——正常的記憶處理歷程因過大的威脅而崩解,時間凍結了,危險彷彿永遠不會結束。於是杏仁核隨時發出警報,壓力荷爾蒙因而大量分泌,睡眠節奏、免疫系統不停受到衝擊。即使受創者想要擺脫創傷向前走,努力忽略排山倒海的情緒,但腦中負責保命的部分,卻日復一日拖著身體回到千瘡百孔的過去。

 

  面對外人所加諸的痛苦已經夠艱難了,但受創者的內心深處還躲著更暴虐的魔鬼,那就是羞愧自責。受創者會為了自己在受創當下的無能、恐懼、依賴或暴怒而鄙視自己。為了關閉種種無法承受的感受,有人選擇酗酒、暴力、自殘,有人變得解離、麻木,毀了自己完整活著的能力。結果是,受創者失去跟自己的連結,也失去跟當下的連結——他們不是活著,也不是死去,而是介於活著跟死去之間。

 

  從家暴到校園霸凌,從童年長期受忽視到大型災難,從強暴到車禍,從喪親到失戀,衝突、意外、背叛、孤立,創傷在生命中無所不在,而且是現代社會最重大的公共衛生問題之一。我們的一切,大腦、心靈與身體,都是為了在社會系統中合作而設計,這是人類最強大的生存策略,是人類這個物種成功的關鍵,但也正是多數精神問題中崩潰瓦解的部分。受創者需要專業協助,一般人也有大量負面經驗要處理,但要了解人類的痛苦,就要了解人類身體和大腦的神經連結。

 

  本書出版不過幾年,便已成為創傷領域的經典,也被視為「最近三十年的精神衛生領域最重大的一系列突破」。作者在書中檢討了過往的創傷療法如藥物、談話治療為何效果有限,並一一深入剖析他這三十多年以自身為實驗並用在病患身上的各式新療法,包括以瑜伽來調節身體過度喚起、以正念幫助自我覺察、以眼動減敏與歷程更新療法來重整記憶、以神經回饋來重設大腦迴路,還有以自我領導、建構、劇場等方式來重建跟自己以及跟別人的連結。

 

  作者提出,在處理創傷時,處理的其實是創傷在身體、大腦留下的印痕,而復原的關鍵,是運用腦部本身的神經可塑性,讓倖存者感受到自己活在當下,並在最終重建對自己的所有權。

 

  作者本人即出身受創家庭。他在不安的童年中長大,成為執業醫師後致力於解開人類受苦的難解之謎,從早年熱烈擁抱藥學革命,到理解病患才是他唯一真正的教科書,「許多歸類為精神疾病的表現,例如強迫性思考、強迫症和恐慌症等,以及大部分的自毀行為,一開始都是自我保護的策略,是面對創傷的適應性行為。」「我之所以能夠長年投入這份工作,是因為它帶著我探索自己的快樂、創意、意義和連結的來源──是這些東西使人生變得更有價值。我絲毫無法想像自己要如何面對我的許多病患所承受的痛苦,而我把他們的症狀視為他們力量的一部分──他們學著讓自己活下去的方法。」最終他發現——

 

  「只有一件事能使治療創傷的工作成為可能,那就是以敬畏對待患者為了求生存所做的一切努力。」

 

 

這本書有著很強大的力量,作者很有包容力、同時也有知識和願意解決問題的努力。

看書的過程其實會間歇性的哀傷,因為會回想到自己很多創傷的過往。有時候看著看著會很欣慰,這世界上居然有人為人們的創傷在付出,然後又有些哀傷,因為這樣的同理心離我太遙遠。

 

我想要成為一個健康的人,可以和他人建構健康的關係。

 

 

D*

 

---

 

p.9

 

  根據定義,創傷是無法承受、難以忍受的。多數的強暴受害者、戰場士兵和曾被猥褻的兒童,只要想到自己經歷的事,就會難受到只想忘了一切,裝作什麼都沒發生過,繼續往前走。他們帶著恐懼的記憶和無能為力又脆弱的羞恥,要耗費極大的力氣才能繼續生活。

 

p.11

 

  現在我們可以發展一些方法和經驗,運用腦部本身自然的神經可塑性,來幫助倖存者感受到自己充分活在當下,讓生命繼續往前邁進。這基本上有三種方法:一‧由上而下,藉由談話、(重新)與別人連結、允許我們知道並了解自己正發生什麼事,並同時處理創傷記憶;二‧用藥物來關閉不適宜的警戒反應,或運用其他技術來改變腦部組織資訊的方式;三‧由下而上,允許身體擁有一些經驗,從內心深處及臟腑對抗創傷造成的無助、狂怒或崩潰。

 

p.15

 

有些人的人生似乎像流暢的故事,我的人生則有許多停頓和開場。這就是創傷的作用:打斷情節……創傷就這麼發生了,然後日子繼續過下去。沒有人幫你做好準備去迎接。

 

──潔西卡‧史騰恩,《否認:恐懼回憶錄》

 

p.19

 

  我的恩師埃爾文‧賽姆拉德曾教我們要對教科書存疑。他說,我們只有一本真正的教科書,那就是我們的病患,我們只應信任可以從病患(以及從我們自己的經驗)學到的東西。這似乎很簡單,但賽姆拉德雖然催促我們信任自我知識,也警告我們,由於人類極擅長一廂情願的想法和遮掩真相,因此那樣的過程非常困難。我記得他說過:「人類痛苦的最大源頭,是我們對自己講的謊言。」我在退伍軍人管理局工作不久便發現,面對事實可能是莫大的折磨,對我的病患和我自己皆然。

 

p.36

 

  人們如果不知道自己知道什麼,感覺不到自己的感受,就不可能復原。

 

p.82

 

  創傷治療的挑戰不僅在於處理往事,更重要的是增加每天生活的品質。患者的創傷記憶之所以如此深刻,原因之一就是他們在當下很難感覺自己真正活著。當你無法充分活在此時此刻,你會前往曾經感覺自己活著的地方,即使那裡充滿恐懼與哀傷。

  創傷壓力的許多治療方法都聚焦在降低病患對往事的敏感度,期待藉由反覆暴露於創傷,來減少情緒爆發和情境再現,但我認為這誤解了創傷壓力的本質。治療最重要的是幫助患者充分、安全地活在當下,因此在他們被創傷吞沒時,得幫他們把遺棄他們的大腦結構找回來。

 

p.148

 

  瑪莉琳和許多童年受虐的倖存者一樣,展現出生命力的力量,一股想活下去且擁有自己人生的意志,一種不被創傷擊潰的能量。我漸漸明白,只有一件事能使治療創傷的工作成為可能,就是以敬畏對待患者為了求生存所做的努力,這份努力使我的病患能夠忍受虐待,忍受在復原之路上必須經歷的心靈暗夜。

 

p.199

 

我們的身體是乘載記憶的文本,回憶,就等於重生。

 

──凱蒂‧坎農

 

p.211

 

  創傷的本質便是創傷難以置信又無法承受,會壓倒一切。每個病患都需要我們暫且放下對「正常」的理解,需要我們接受目前處理的是一個雙重真實:一個相對安全且可預期的當下,以及與之共存、殘破且歷歷在目的過往。

 

p.319

 

  處理創傷記憶是一回事,面對內在的空洞──不被渴望、不被看見以及不被允許說出真相所形成的靈魂空洞──又是另一回事。如果你的父母望著你時,臉上不曾散發愛意,你便難以體會被愛與被珍視的感覺。如果你出身難以理解的世界,那個世界充滿了秘密和畏懼,你就幾乎不可能找到言語來描述自己的煎熬。如果你的成長過程不被需要、不受重視,要發展內在的能動感和自我價值感將會是一大挑戰。

 

p.328

 

  沒有人是在理想的環境中長大──彷彿我們竟然知道何謂理想的環境。如同我的故友大衛‧賽文薛瑞柏所說,每個生命都有自己的難處。但我們確實知道,成長過程中有什麼能大大地幫助我們成為有自信;有能力的成年人,那就是穩定和可以預料的父母,喜愛你以及你的發現和探索的父母,協助你適應環境、獨立生活的父母,以及以身作則照顧好自己、好好與人相處的父母。

  這一切若有任何缺陷,可能會在日後的生活中顯現出來。被忽視或長期被羞辱的兒童,可能會缺乏自尊。不被允許有自己主張的兒童,成年後也很難為自己挺身而出。曾被殘暴對待的兒童,長大後多半要用很大的能量來控制積壓已久的怒火。

 

p.358

 

  我們的能動感──感覺自己能掌控的程度,是由我們與身體和身體節律之間的關係來定義:我們的清醒與睡眠,以及我們如何進食、坐下和走路,這些都畫出我們每日生活的輪廓。為了找到自己的聲音,我們必須活在自己的身體內,也就是能夠充分呼吸、能夠接近內在的感受。解離則相反,這種情形是離開身體,讓自我消失。憂鬱也與能動感相反,是消沉地躺在提供被動娛樂的螢幕前。表演就是一種用身體在生活中就定位的經驗。

 

p.374

 

  佩克的神來一筆就是讓我變成我的母親,告訴自己將會沒事。這幾乎像是回到過去,改寫整個故事。確信有一天我會有足夠的安全感來表達我的痛苦,這是我人生中彌足珍貴的部分。

 

p.384

 

  創傷不斷使我們面對自己的脆弱,以及人與人之間的冷酷,但也使我們面對自己卓越的韌性。我之所以能夠長年投入這份工作,是因為它帶著我探索自己的快樂、創意、意義和連結的來源──是這些東西使人生變得更有價值。我絲毫無法想像自己要如何面對我的許多病患所承受的痛苦,而我把他們的症狀視為他們力量的一部分──他們學著讓自己活下去的方法。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D*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