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期六讀書日:匱乏經濟學

 

書名:匱乏經濟學:為什麼擁有的老是比想要的少?面對匱乏感最強烈的時刻,你該如何做聰明抉擇?

作者:森迪爾.穆蘭納珊,埃爾達.夏菲爾 

譯者:謝樹寬

ISBN9789573287698

出版:遠流

 

___

 

內容簡介:

 

  這是最好的時代,還是最壞的時代?

 

  雖然這個問題沒有定論,但可以肯定的是:這是個匱乏感最為強烈的時代。在豐裕的物質之海,人類卻因匱乏而窒息。

 

  在消費主義的邏輯下,供給被無限擴大,需求也被無限擴大,但是個人的資源並沒有相應提高,人的「匱乏感」因而大幅提昇。為了生產,人被無情地驅策,不斷提高產能;為了消費,人要賺更多的錢,去滿足需求與慾望。

 

  人為何總在最後期限之前才把事情完成?貧困為何讓人難以脫身?組織企業為何陷入四處救火的困境?為錢發愁的人為何較難控制衝動?孤單的人為何不容易交到朋友?這些問題看似毫不相關,但是在背後,作者看到同樣的原因:人的生產力與消費力不斷受到剝削。換言之,人不斷處於匱乏之中。

 

  匱乏不僅是一種現象與狀況,久而久之,它會改變心理機制,使得人進入「匱乏模式」,而以錯誤的方式回應,陷入惡性循環。

 

  行為經濟學是認知心理學與經濟學的新領域,探討人在什麼認知之下做了什麼決定,不管是在臉書上按了「讚」,還是決定購買(或不買)某個東西,都有心理學的基礎,也有經濟學的意義。《匱乏經濟學》以行為經濟學的最新研究、令人印象深刻的有趣案例,提供了理解的新方式,也告訴個人與組織要如何管理匱乏。

 

 

因為我自己是一個「明明物資還充裕但心理上卻一直緊張覺得自己不夠用→總是焦慮自己在匱乏」的人,所以看這本書是想找「為什麼我會有這樣的狀態」的答案。

結果看了書發現完全不是這樣的方向哈哈哈哈哈。(總是預測錯方向的我)

 

這本書試圖說明匱乏狀態(時間不夠用/錢不夠用等)並提供解方:寬鬆。這個解法會很反直覺:「我都已經很忙了你還要我預留一段空著的時段???」;但正因為你很忙,所以如果突然有其它急事發生,當你的行程很滿,你完全沒有能力處理那件事(又或者要調整行程來處理此事),讓你忙上加忙,然後崩潰。因此適度的寬鬆可以為情況緩衝。

這個結論滿實用的,可以做為任何事物準備的參考。

 

 

D*


(啊因為這本我是看電子書,所以抄書沒有寫頁碼喔)

___

 

  森迪爾和紹恩確實有一個共同之處:他們都感受到匱乏帶來的效應。這裡的匱乏,我們指的是擁有的比你感覺所需的還要少。

 

 

  在條件控制下所觀察到的匱乏效應還顯示了一件事。在真實世界中,富人與窮人在許多方面都是天差地遠。他們不同的背景和經驗造成他們人格特質、能力、健康、教育與偏好的差異。人們在完成期限的最後一刻拚命趕工的時候,可能也發現自己完全變了一個人。他們行為會變得不一樣,匱乏可能是其中一個原因,不過有可能其他方面的差異也扮演一定的角色。在憤怒藍莓的實驗中,一些人「富有」(有較多的藍莓)而有一些人「貧窮」完全是由運氣決定。所以如果這些人的行為表現不同,那不可能是出自系統性的先天個人差異,它的原因必然是兩組人之間的不同之處:也就是藍莓數量的匱乏程度。透過這種在實驗製造出來的匱乏,我們可以解開通常會與匱乏糾結在一起的其他事物。我們可以得知匱乏本身就是原因所在。

 

  專注紅利──也就是面臨完成期限時強化的創造力,以及藍莓短缺時射擊的精準度──來自於人們的核心機制:心智被匱乏所擄獲。擄獲(capture)這個詞在此是關鍵:它的出現既無法避免,同時也超乎我們控制之外。匱乏讓我們做出一些光靠自己本身不容易做到的事。

 

 

  我們比較的是同一個人在不同環境下表現的差異。一個人的思緒被匱乏盤踞時,他的智商會比平常時來得低。這是我們的重點。當修車費用不高,匱乏感並不顯著時,窮人回答的表現和富人是一樣的。這顯然跟先天的認知容量無關。就如同開啟太多應用程式讓處理器變慢一樣,窮人表現顯得比較差是因為他有些認知頻寬被用到別的地方。

 

 

  這一切也暗示,我們必須擴大對匱乏的定義。當我們想到擁有的東西太少(時間、金錢、卡路里),我們把重點放在具體事物的匱乏:享樂的時間較少、可供花費的錢較少。而認知頻寬稅負提出另一個可能是更重要的欠缺。我們現在必須用更少的心智資源來應付問題。

 

 

  為何我們面臨匱乏的狀況時會借貸?我們借貸是因為我們的隧道視野。而且當我們借貸時,我們讓自己的未來陷得更深。今日的匱乏製造出更多明日的匱乏。

 

 

  匱乏,尤其是它的隧道效應,會讓你延後重要但是不急迫的事──清理辦公室、做結腸鏡檢查、預立遺囑──它們很容易被忽略。它們的成本是立即的、顯得突出而且易於延遲,但是它們可以帶來的益處卻落在隧道視野之外。所以它們要等到所有急迫的事都做完。即使它們未來有很大的利益,你現在也無力對它們做小小的投資。

 

 

  最關鍵的問題在於能否有寬鬆讓他們度過每個新的突發變故。

 

 

  想和匱乏陷阱保持距離需要的不只是充裕。它需要的充裕程度必須是:即使在過度花費或時間延遲,仍有足後的寬鬆可以處理大部分的突發變故。足夠的充裕讓我們在時間嚴重拖延之後,還有足夠的時間應付出乎預期的完成期限。要離開匱乏陷阱需要有足夠的寬鬆,讓我們處理世上帶給我們的突發變故,以及我們給自己製造的麻煩。

 

  把這一切連結在一起,可以看出匱乏陷阱的出現有幾個相互關聯的原因,最終可以追溯回到核心的匱乏思維。隧道效應導致我們借貸,以至於我們對實體資源運用的效率降低,導致我們進度落後一步。由於我們出現隧道現象,我們會忽略它的代價,並且發現自己需要挖東牆補西牆。匱乏陷阱變成錯綜複雜的實踐,由一大堆延遲的承諾和代價高昂的臨時解決方案拼湊而成,如今需要不斷地加以修訂。我們沒有足夠的認知頻寬來做出脫逃陷阱的計畫。當我們做出計畫,我們仍缺少認知頻寬來抵抗誘惑和堅持到底。除此之外,缺乏寬鬆代表我們缺少吸納突發變故的空間。而這一切還要再加上我們沒有運用充裕時的寶貴時刻為未來預留緩衝。

 

 

  由於匱乏對認知頻寬課稅,因此管理匱乏的一個重點就是要節用認知頻寬。正如同忙碌的人在意每天工作的每一分鐘,窮人總在意金錢一樣,在匱乏的狀況下每個人都深深受到認知頻寬的分配和使用方式的影響。

  認知頻寬所涉及的是分配我們有限的資訊處理的能力。就這點看來,需要更多資訊處理的決定,對認知頻寬有更立即的關聯。

 

(中略)

 

  當你的認知頻寬已經被課徵稅負時,一個具體的數額會比一個抽象的術語更具有意義。

 

 

  這一切當然都可能發生,但是機率很低。不過問題在於其中任何一個就足以稱之為變故,當你應當為此建立一些緩衝的囤貨。

  而且這個緩衝的囤貨必須在充裕的時期建立起來。如果你預期會匱乏的東西是時間,這代表你要在行程表上留一些「沒別的理由」,純粹是為了方便調整眾多計劃和工作的空間。如果匱乏的是錢,這代表你得設法存一筆預防萬一的錢,就算你覺得目前手上不是特別寬裕。這一切坐起來並不容易,也不大符合自然,因為即使你知道變故和匱乏會發生,在你充裕的時候你很難感覺得到。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D* 的頭像
    D*

    ko-ko cu-ca Mockingbird

    D*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