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期六讀書日:創傷清潔工:與死屍、腐屋、精神疾病交手,擁抱生

 

書名:創傷清潔工:與死屍、腐屋、精神疾病交手,擁抱生命中的混亂失序

作者:莎拉.克勞斯諾斯坦(Sarah Krasnostein)

譯者:胡訢諄

ISBN:9789576583032

出版:三采

 

___

 

內容簡介:

 

  正因為人心並不純粹,充滿雜質,我們才學會了溫柔與包容--

  正因為人生路坑坑巴巴,我們只能跌跌撞撞,一路推開過去,匍匐前進--

  正因為自己的人生難以梳理,於是才懂得幫助他人,整頓生命中的狼藉--

 

  一個四十年不曾離開,睡在垃圾堆積成山的家中的女人。

  一個在客廳裡安靜孤獨流血至死的男人。

  一個和老鼠一起生活的精神病患者。

  一個患有精神分裂,住在惡臭書海中的超級學霸。

 

  他們每一位都是珊卓・潘克赫斯特(Sandra Pankhurst)的VIP客戶。

 

  兇殺屋;自殺屋;火災水災鼠災蟲災肆虐的房間……當災難與死亡需要善後,珊卓和她的「創傷清潔服務公司」就會登場。她的服務對象還包括囤物癖患者、癮君子、肢體障礙者、老年人、妄想症患者、精神分裂患者,當然也包括眾多悲傷的死者家屬。她為死者服務,也為活人服務,花上無數心力去照顧那些無法好好「處理」自己的過去與現在的人。

 

  珊卓待過色情業、殯葬業,她不怕髒不怕污,活得坦蕩又真誠。她曾是家暴家庭的受虐兒童,曾為人夫也曾為人父。她做過變裝皇后和性工作者,動過性別重置手術,交過多任男友,更曾嫁作幸福人妻。演繹過眾多人生角色的珊卓,無非只是想找到自己的歸屬……

 

  跟隨著珊卓的腳步,我們走進垃圾堆積成山的家,看見安靜孤獨腐爛的屍體,採訪與老鼠一起生活的女人……

  在一片凌亂中,我們看見屋主們用力活過的證明;

  用溫柔與包容,我們同理死者與生者的傷口,體會自己未曾想像過的人生。

 

 

書以兩條主線交織,分別是珊卓的人生以及珊卓現在從事的創傷清潔(及細節)

這是那種「人生比小說更離奇」的作品,讓人驚訝於人可以經歷那麼多,被傷害那麼多,而後還有勇氣去挑戰一切可能。(作者也紀錄下了,這樣的人生,會傷到或被他人傷害的經過)

 

我感受到這本書帶給我的是,人生總是會有混沌和亂流,你遇到了,你受傷,痛苦,我都明白。我們可以用慈悲來面對,然後還要有一些幽默。

 

 

D*

 

___

 

p.23

 

  和珊卓認識多年後,我開始深信另一件事。和她同齡的人多半可以鉅細靡遺地訴說他們成長的故事,那些十七、八歲初次接觸世界所發生的喜劇與悲劇。那不是因為他們的頭腦比較靈光,也不是因為他們少嗑了藥,少喝了酒,或者擁有比較安穩的童年。那是因為他們經常訴說自己的故事,因為他們身邊經常圍繞朋友、父母、伴侶、子女,把他們當做完整的人看待。

  人生與自我就是這樣產生真實的連結。事件就是這樣變成故事,而故事變成記憶,記憶變成自我敘述,以及家庭敘述,繼而獲得我們的身分與力量。無論我們確認多少次,珊卓永遠搞不清楚時間順序。部分原因是,直到現在,她還是沒有理由誠實或完整地重述一次。

  「很多人知道部分的故事,但他們不知道全部的故事。」就是這句話點醒了我,我為什麼要訴說這個故事。這個故事對珊卓來說再熟悉不過,同時全然陌生。我想要清掃她人生中的凌亂,挖掘藏在這個人內在的價值。

  我們把文字當成清理創傷的消毒水,一字接著一字,一句接著一句。我們重組混沌四散的碎片,創造光與熱。我們不能消滅悲傷、破裂和失落,但我們可以竭盡全力將一切歸位。

  珊卓,雖然妳的故事不完美,但將在這裡完整。這是我獻給妳的情書。

 

p.161

 

  沙發根本沒有可以坐下的空位,但這裡就是珍妮絲蓋著薄毯睡覺的地方,大小甚至不及一個完整的靠墊。沙發浮在八卦雜誌、衣物、空的貓罐頭、零錢、個人衛生用品、餅乾盒等物品聚集而成的銀河之上,上頭還有一個天使石膏雕像、一副太陽眼鏡、一盒面紙、一座沒有接線的電話、一個鞋刷和一杯奶油起司。只要翻動任何物品,小小的蜘蛛就得急忙尋找新的掩護。

  身為一個人,珍妮絲的房子當然不能代表她,但是她的房子表現出身為珍妮絲是甚麼感覺。身為珍妮絲的感覺,就是過去與現在同時壓在身上,不斷增加重量,令人緩慢、無望地窒息。我想像,凌晨四點,她像蕨類一樣蜷曲鑽進這張沙發。雖然在這些百葉窗後方的每個小時都是漆黑無光,但在深夜闃黑時分,這個空間想必就像地下墓穴。這棟房屋卻感覺像在不斷旋轉,霉菌沿著牆壁上下飄移,食物腐爛,罐頭生鏽,水滴掉落,昆蟲出生、長大、死亡;珍妮絲的頭髮不停生長,她的心臟跳動,她在呼吸,好像在說,這也是生命。就像生物浮游在純然漆黑的海底,這裡的生態系統無法被辨識,但是,這也是我們的世界的一部分。萬物的秩序必定包含了那些被排除在外的事物。

 

p.202

 

  雖然這些話語會激起她深層的焦慮,她也渴望這些話語背後指涉的事實能夠一筆勾消。她認為這是她過上正常生活最好的機會。雖然孤單、裝瘋賣傻、難以為繼,這種魔幻的想法具有救贖的力量,提供庇護,是他們贈送給彼此的禮物。

 

p.223

 

  我有次詢問珊卓,她的工作需要多少體力。「結束一天的囤積案件確實會讓我回到家後精疲力盡。因為需要不斷交換條件,讓他們同意,但又要想辦法讓這看起來像是他們的主意,不是我的主意。妳得懂得如何操作。」

  「所以活著的人反而比較麻煩。」

  「當然!我寧願處理死人。」

 

p.234

 

  我匆匆尋找瑪莉蓮的照片,搜尋穿著絲綢華衣、戴著顯眼串珠、辯才無礙的戰士,然而徒勞無功。這樣的照片只會是另一個證明,如同這些從牆上俯視的臉孔,或骨灰罐裡的寵物,道出我們過去和現在驚人的差異,有時就和虛假一樣真實。

 

p.278

 

  布芮尼‧布朗解釋,由於人類共同的缺陷、苦難、愛與良善等羈絆,「我們深深相信自己與他人的連結難以解開」,這樣的信念表達為慈悲。如果我們為了連結同理而決定脆弱--為了找到我內在的同理,承受如同你現在承受的苦難,所以我變得極為脆弱--我們就能藉由連接那個羈絆產生慈悲,讓別人知道他們永不孤單。

 

(中略)

 

  我們如何與他人形成真實的連結?就是儘管我們害怕講起自己的故事,無論如何我們還是講出來。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D* 的頭像
    D*

    ko-ko cu-ca Mockingbird

    D*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