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 undefined

 

書名:療癒,從感受情緒開始

作者:留佩萱

Isbn:978-957-32-9633-2

出版:遠流

 

---

 

內容簡介:

 

  這是一份邀請,邀請你來感受情緒

  唯有直接面對,才能一步步解開你的沉痛枷鎖

  為了前進,你必須回到過去

  而復原的路,沒有人可以替你走……

 

  我們總是急於處理傷痛,卻不知道應該先學會「感受」。我們習慣以壓抑來隱藏情緒,卻忘了當這些情緒層層堆疊於心,總有一天會成為滿滿的岩漿,隨著傷痛與情緒的火山爆發。

 

  諮商師留佩萱以溫暖動人的筆觸剖析情緒的本質,透過實際諮商案例與知名創傷事件,引導你更全面且有深度地認識與覺察情緒。從解讀自我防衛機制,到直視個人核心情緒,全面學會真切感受情緒的方法,帶你走過情緒的暴風雨。

 

  除了自助,還能學會如何幫助需要走過傷痛的朋友,一起建立一個能夠理解情緒、包容情緒的友善社會。

 

  「情緒,其實是一種能量,也是一種指引,

  當它向浪潮一般撲襲而來,你能做的就是任它流淌而過,

  只有感受過,你才得以在人生大海中繼續航行。」

 

 

文字非常溫柔的一本書,光是看部分話語,就覺得好像和自己一些情緒和解了一樣,可以好好面對彼此。

我特別喜歡這本書的部分是,有各種的小教學,教我們怎麼感受自己的情緒、看見創傷、撫平焦慮等等。我打算之後來實際運用看看,看能不能覺察出自己的各種感受。

 

 

D*

 

---

 

p.34

 

  我們沒有辦法控制自己會有哪些情緒,因為掌管情緒的是大腦中的邊緣系統,包含杏仁核和海馬迴,這個部分的腦被稱為「情緒腦」;而負責思考做決策的,是我們的大腦皮質區,又稱為「理性腦」。也就是說,你的理性腦無法控制會有哪些情緒冒出來,但是你能夠掌控的,是在情緒來臨後,你要如何回應。

  情緒需要被身體感受。如果你仔細去覺察情緒來臨時身體有哪些感覺,你可能會發現:當你感到害怕恐懼時,心跳很快、肌肉很緊繃;而當你悲傷時,可能會覺得胸口很沉重,眼睛周遭溫熱且很想哭;當你憤怒時,可能會覺得臉頰發燙,胸膛中彷彿有一股能量要爆裂開來;而當你覺得愉快時,心中好像有一股暖流緩緩流過。這就是情緒,它是能量,是身體感受。

 

p.36

 

  情緒讓我們去傾聽生命中想要與不想要的東西;它是「資料」,提供我們訊息,讓我們注意到生命中重要的事,以及需要被改變的事。如果你感到氣憤,你可能是被別人侵犯了,憤怒也幫助你捍衛自己及保衛他人;如果感到內疚,表示你可能傷害了其他人;感到恐懼,是在告訴你「有危險,要注意!」;感到悲傷,是透露著你可能失去了生命中重要的東西;感到興奮,是在告訴你「繼續做這些讓你滿足的事」;厭惡感會幫助你逃開可能傷害你的事物;如果你覺得無聊,傳遞出的訊息可能是你沒有得到所需要的刺激和挑戰。

 

p.60

 

  長期治療吸毒患者的加拿大醫師蓋伯‧麥特解釋:「如果要了解成癮,你不能只看到成癮行為所帶來的傷害,而是要去思考成癮帶來什麼好處?」

  麥特醫師有許多病人長期吸食古柯鹼、海洛因、嗎啡等等,這些毒癮讓人失去健康、工作、家人,甚至失去生命,但都無法阻止他們繼續吸毒。有位病人甚至對他說:「我不害怕死亡,我害怕活著。」

  麥特醫師觀察到,這些病人在童年時都受到嚴重的虐待,像是性侵、肢體暴力、被遺棄……這些人的童年就像經歷一場又一場情緒暴風雨。這些痛苦太劇烈,唯有吸食毒品才能讓他們減輕苦痛,得到暫時的舒緩。不管是哪一種成癮行為,都是一個人為了減輕痛楚、不用去感受情緒,並且能填補內在空洞與匱乏的方法。

 

p.93-96

 

  復原需要的是「緩慢」。緩慢是復原過程中的拐杖、腳踝支撐護具,讓內心那些破碎的部分可以好好被支撐著,然後慢慢成長編織回來。

  每天慢下來,你才可以更進入自己的內心世界。一個簡單練習慢下來的方式,就是練習「覺察」(Mindfulness)。覺察是指抱著好奇心去觀察「當下」,只要觀察發生什麼事情就好,不需要評價,或是做改變。

  你可以試著每天花幾分鐘,讓自己暫停下來,藉由兩個「覺察」的小活動,去觀察自己的內在世界與外在世界。

 

《覺察外在世界》

 

  不管你在哪裡,都可以試著用底下的方式來覺察你周遭環境。

  一、仔細觀看你所在的環境,試著說出四樣你看到的東西。

  二、仔細聆聽周遭,試著分辨出三種你聽到的聲音。

  三、試著用手觸碰兩樣東西,然後說出摸起來是什麼感覺。

  四、利用你的嗅覺,注意環境中有哪些氣味,試著辨認出一種氣味。

 

《覺察內在世界》

 

  請選擇一個讓你覺得安全、安靜、舒適的地方。坐下來(或躺下來),閉上眼睛,照接下來的引導做。

  一、從覺察你的呼吸開始,把手放在你的肚子上。吸氣時,肚子要往外脹;吐氣時,讓肚子慢慢縮進來。吸氣時,去感受空氣吸進鼻腔裡是什麼感覺,進入肺裡是什麼感覺;吐氣時,也去感受空氣從鼻腔裡吐出來是什麼感受。

  二、把注意力轉移到身體上,從頭頂開始往下:眼睛、鼻子、臉頰、脖子、肩膀、胸膛、手臂、腹部、臀部、大腿、小腿、腳掌、腳趾,去觀察身體每個部位有哪些感受,感受一下哪裡覺得緊繃、沉重或輕盈。

  三、把注意力轉到你的想法上。想像你前面有一台螢幕,你的想法一個一個被投影到螢幕上。只要去觀察這些想法就好,不需要做任何事情。

  四、把注意力轉到你的情緒上。去注意你現在有沒有任何情緒。如果有的話,這些情緒坐落在身體的哪裡?如果可以,也請替這些情緒命名。

  五、最後再把注意力轉回到你的呼吸上。去注意吸氣和吐氣時的感受,等你準備好,就可以張開眼睛。

 

p.117-118

 

  當你感受到焦慮時,可以試著做這個練習:

  一、把注意力轉移到身體感受上,注意你的身體感覺(如心跳加速、胸口緊繃、頭頂脹熱……等等)。

  二、只是覺察身體感受就好,不需要想為什麼或是去評價。試著描述你的感受,像是說出:「現在我感覺到胸口很緊繃。」

  三、做五次深呼吸,每次吸氣四秒鐘,吐氣八秒鐘。你可以告訴自己,現在我正在接近情緒,才會感到這麼焦慮。

  四、再回去觀察身體感受,注意身體狀態有沒有改變。當你感覺自己穩定時,試著去辨認有哪些核心情緒。

  五、抱持好奇的態度為情緒命名。

  1.每辨認到一種情緒,可以這樣說:「我注意到我感覺____。」

  2.如果覺得辨認情緒有困難,可以一一詢問自己:我難過嗎?生氣嗎?快樂嗎?害怕嗎?噁心嗎?興奮嗎?

  3.每一種情緒是一條光譜,譬如生氣的光譜就從輕微煩躁到極端暴怒。如果以010分代表嚴重程度(10分最嚴重),你的每一種情緒程度是幾分?

  六、允許自己擁有這些情緒,讓這些情緒出來,不用做評價。生氣就是生氣、悲傷就是悲傷,去感受這些核心情緒浪潮如何打向你。

 

p.150

 

  感受到痛楚是人生正常的一部分。當下一次痛楚冒出來時,請試著溫柔善待自己的痛楚。你可以試著這樣做:

  一、覺察自己是否陷入了「思考模式」,像是想著自己又做錯了什麼?哪裡又失敗了?或是想著:為什麼這樣的事情會發生在我身上?為什麼他會對我講那些話?

  二、當你意識到自己掉入思考模式後,請把注意力轉到身體的感覺,去覺察「我現在感到痛苦」,然後試著去辨識身體傳遞出哪些感受,像是胸膛很沉重、手臂很無力……等等。

  三、溫柔地對自己說:「對啊,發生這樣的事情真得很痛苦,經歷這些真得很痛。」

  四、你可以試著輕輕按摩身體感到痛苦的地方,像是按摩胸口、手臂、肩膀。溫柔地告訴「痛苦」:「我看到你了,我聽見你的痛苦了,發生這樣的事情真得很辛苦。」

  五、試著傾聽自己:「我現在需要什麼?什麼事情可以讓自己現在好過一點?」然後去做會讓自己舒服一點的事,像是泡杯茶、讀一本書、聽聽音樂、打電話給朋友……等等。

 

p.178

 

  羞愧是每個人都有的情緒,也是一個大家都不想談論、想推開的情緒。布朗教授解釋,羞愧是「我們恐懼如果自己不夠好、不夠完美、沒有達到別人眼中的期待,那麼我就不會被接納,不會被愛。」每個人都需要連結和歸屬,這是人類生存的重要需求,而當這份連結被拒絕,當我們的存在不被接納時,這是非常痛苦的。

 

p.191

 

  這幾年許多人都在談論「情緒勒索」。勒索者告訴你:「都是你害我有這些情緒。」這讓被勒索者覺得內疚且充滿罪惡感,所以覺得自己必須照勒索者的話去做。這就是情緒沒有界限的例子——你認為,對方不開心的情緒是你的責任。

  但是,每個人都要為自己的情緒負責。當你承擔自己的情緒,也要讓對方可以擁有自己的情緒。譬如說,我為了自我照顧,拒絕了另一個人要我做的事,我就要能接受他可能會對我產生失望或生氣的情緒。我必須接受對方可以擁有自己的情緒,即使這可能會讓我不舒服,但我不能要求對方不感到失望,也不能因為他感到失望而指責懲罰他。我只能對我自己的情緒負責,而他對他的情緒負責,對方的失望難過不應該由我來承擔或照顧。

  當我們能夠分清楚「這個情緒是誰的責任」時,就比較能夠劃清情緒界線。每一個人都有權利擁有各種情緒——你的每一種情緒都沒有錯,但我們需要為自己的情緒負責,而不是叫別人來承擔。

 

p.217-218

 

  諾貝爾和平獎得主、前南非教主戴斯蒙‧屠圖在他的著作《寬恕:為自己及世界療傷止痛的四段歷程》裡解釋什麼是「原諒」。他說,若要邁向原諒,必須經歷四個步驟:第一,你要去敘說發生的事情;第二,你要去正視和感受那些傷痛;第三步是給予原諒;最後一步是去決定想要修復還是放開這段關係。

  也就是說,若要原諒,你必須先處理傷痛,讓自己去感受情緒,讓每一種情緒都有空間舒展開來,不管這些情緒是哀傷、憤怒、恐懼、內疚,甚至憎恨,都沒有對錯,每種情緒都需要好好被接納與聆聽。你需要先「擁有」情緒,才能讓這些情緒離開。但是,許多人卻快轉到最後一步,沒有去處理傷痛和感受情緒,就認為自己必須原諒,或是告訴別人你應該原諒。

  「原諒」並不是「遺忘傷痛」或「認為對方的行為沒錯」,原諒是能夠卸下自己身上背負的傷痛重擔,不再讓自己被鎖鍊牢牢綁住,不用再讓那個傷害你的人住在你的心中。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D* 的頭像
    D*

    ko-ko cu-ca Mockingbird

    D*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