undefined

書名:淺談

作者:安‧卡森

Isbn:978-986-406-197-6

出版:寶瓶文化

 

___

 

內容簡介:

 

無論如何我得避開無聊。這是一生的使命。

2019諾貝爾文學獎呼聲最高女詩人

安.卡森 首本詩作

 

  當今英語世界裡,最令我激動的詩人。──麥可.翁達傑(《英倫情人》作者)

 

  安.卡森是2019年諾貝爾文學獎獲獎呼聲最高女詩人,她善於引用典故,以淡漠疏離的文字創作出具有實驗性、藝術性,極富神祕感的作品。其第一本詩作《淺談》於1992年出版,集結五十三首散文詩。時隔多年,《淺談》於2015年新編出版,刪掉八首,另添加導讀及新版後記。此譯本即來自2015新版。

 

  美國重量級文學批評家哈洛德・布魯姆讚譽,安.卡森的文字繼承了艾蜜莉.勃朗特、艾蜜莉.狄金遜的原創性,予其極高評價;當代備受敬重的書評人麥可・西佛布拉特說,喬伊斯依賴大量資料完成了《都柏林人》的「有」,貝克特藉著削減資料完成了《等待果陀》的「無」,而卡森則能讓「有」、「無」共存互生。

 

 

我建議看這本書時找一個完全不會被打擾的空間,不要有聲音或者其他外在因素會吵到你,讓這本書的文字去占據你的五感。這本書的文字有形狀、有顏色、有畫面,雖然文字很短,卻能輕易的把你帶到另一個地方,挺好的。

 

 

D*

 

───

 

P.14

(摘自【導論】玻璃與熔渣──淺談安.卡森之斷流◎瑪格麗特.克莉絲塔寇斯)

 

  思考關乎覺察。已經是四月末,光禿禿的枝枒仍然投射出怪異的藍色顆粒狀影子戲。哀傷和憤怒,我想,也一樣。在安大略北邊,視覺會捉弄人,放大我們對變形物體的注意力,在雪白大地上,它們清澈的影子不斷變化色彩──藍、靛藍,粉紫,皇家紫,灰,炭黑。

 

P.26

作者序1992

 

 

  某天早晨文字消失了。那之前,文字非文字。事實曾經,臉曾經。亞里斯多德有篇精彩故事告訴我們,眼前發生的每件事都會被另一件事擠壓。某天有人注意到星星存在但文字不在了。為什麼?我問過很多人。這是個好問題我想。三個老女人彎著身子在野外。女人說問我們有用嗎?好吧但很快就水落石出:她們對雪原和綠秧子和俗名「大膽」的大理菊(有些詩人還誤以為是三色堇)簡直瞭若指掌。我開始把但凡說過的抄下。那些記號逐漸構成自然的瞬間,免去了故事的無聊,這正是我要強調的。無論如何我得避開無聊。這是一生的使命。人永遠懂得不夠,做得不夠,永遠不定詞和分詞用得不夠怪,煞車踩得不夠猛,念頭甩開不夠快。

 

P.41

 

淺談藝妓

 

藝妓與性的問題向來很複雜。有些做,有些不做。事實上,你知道,最早的藝妓是男人(小丑和鼓手)。他們連珠炮的台詞能逗得觀眾大樂。但到了1780年,「藝妓」就指女人了,而茶館這迷人的行業悉歸公營。有些藝妓是藝術工作者,自稱「白色」;其餘那些會取個花名,比如「貓」或「酒杯」,每晚在河邊搭個小棚子,天一亮就消失。重點在於有個朝思暮想的人。或者被褥子很長,或者夜晚太長太長,或者你被安排在這地方睡那地方睡,等個甚麼人,一直等到她來,草地簌簌作響,一顆番茄在她手心。

 

P.51

 

淺談何處旅行

 

我去了個廢墟一樣的地方旅行,三道大門卡死,一面牆倒塌。也不是甚麼特別的廢墟。就是到了那麼個地方撞了毀了。之後它就一直是個廢墟。光線朝著它墜下。

 

P.69

 

淺談受寵之樂⠀⠀⠀⠀⠀⠀⠀⠀⠀⠀⠀

 

每天每天我一醒來就想你。有人把鳥聲像珠寶一顆顆懸掛在半空。

 

P.105

 

淺談蘭花

 

我們靠挖隧道活下去因為我們全被活埋了。失根的蘭花啊,依我之見,你們挖的隧道將來看看會很怪,毫無目的。但那香氣卻氤氳不散。艾蜜莉‧狄金遜1883年一封信裡有這麼一段:幾天前一個小男孩跑了,離開阿默斯特,問他要去哪,他回說佛蒙特或者亞洲

 

P.115

 

淺談我的任務

 

我的任務是為世界扛起一些不能說的重任。有人好奇地旁觀。昨天清早日出時,比如說,你或者就看到我扛著紗布在防波堤上。我也扛了些不成熟的想法,一些普通的罪,或一些和你共犯墮落到現在的錯事。相信我,小跑步中的動物能恢復牠鮮紅心臟的紅。

 

P.117

 

淺談享樂主義

 

美讓我絕望。再也不管為什麼了我只想離開。看到巴黎我就想用雙腿環抱它。看你跳舞有一種沒心沒肝的巨大像一名水手在死寂的海。慾望圓滾滾如桃子滋長在我內裡一整晚,我再也不撿那掉在地上的了。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D* 的頭像
    D*

    ko-ko cu-ca Mockingbird

    D*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