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undefined

 

書名:黑暗之城:九龍城寨的日與夜

作者:林保賢, 格雷格‧吉拉德 

翻譯:林立偉、朱一心

統籌:中華書局編輯部

主編:黃培烽、陳嫻嫻

Isbn:978-988-8340-89-7

出版社:中華

 

---

 

內容簡介:

 

  為什麼幾乎「上流」社會的所有人,都視城寨為烏煙瘴氣和危險的地方?──林保賢(Ian Lambot)

 

  傳說中的「三不管」地帶九龍城寨,是一個傳說,是一個謎……

 

  有將近五十年,九龍城寨這個奇特社群是位於香港中心地帶的黑暗世界。城寨沒有法律、漠視基本服務、規劃條例或建築標準,但它不但繼續存在,而且蓬勃發展。但是,在英國、中國和香港政府「三不管」的情況下,這種地方怎麼能存在於一個現代城市之中?誰會在那裏生活?為什麼?

 

  《黑暗之城:九龍城寨的日與夜》不但收錄具份量的歷史篇章,更有俯拾皆是的精彩照片、繪畫、地圖和城寨街坊的口述故事,詳細地探討1945至1990年間城寨的急遽發展,同時研究它過去的黑暗面。城寨總給人詭異和神秘之感,是源於許多關於它的謬見,此書也會道出這些謬見背後的真相。

 

  本書作者格雷格・吉拉德(Greg Girard)及林保賢(Ian Lambot)是專業攝影師和建築師。他們曾在香港工作,在1987至1992年(即是清拆計劃公布至最後一名居民遷出)期間幾乎每個月走進城寨,與居民進行訪談及拍照──林保賢主要拍攝建築景觀,格雷格・吉拉德則主要負責人物特寫。二人在1993年出版的《City of Darkness》初版,數度再版後斷巿多年,及至2014年推出增訂本《City of Darkness Revisited》,至於日文版《九龍城探訪》亦多度再版,可見城寨的魔力。

 

  九龍城寨,是一個逝去的地方,在巔峰時期,曾是三萬五千多人的家,而且至今仍是世人所知人口最稠密的社區,城寨清拆二十年多後,《黑暗之城:九龍城寨的日與夜》記錄了城寨的黃金歲月與消亡,與讀者一同重新思考和認識九龍城寨這個空間和生活其中的不平凡社群,為他們留下獨特的城寨印記,撿拾城寨的凋零與茂盛。

 

 

超級~~~特別的一本書。

本來九龍城寨就是個很有賽博龐克精神的建築物了,這本書的編撰者還不僅僅用照片來讓你驚訝(當然他的照片已經足夠多而且好),還放了三百多個訪談(包含各種職業的九龍城寨居民/商店老闆/服務於其中的郵差/警察/機電工等),還有深度說明九龍城寨的歷史以及一路走到拆除的論述文章。可以感覺到作者真的很為這個場域著迷,沒有癡迷應該無法做出這樣的一本書。

 

Ps.我下面抄的書摘,都是不同論述者的文字,不是同一個人寫的喔。

 

 

D*

 

---

 

p.63

 

城寨自給自足,數萬人擠進一個狹小空間,每個人心中都有同一個想法──生存。

都市生活的基礎就是這樣敲敲打打成形,雖然粗糙,但行得通。

 

──彼得‧波帕姆

 

p.69

 

  在此書中,精彩照片俯拾皆是。但是,沒有一張能充分表達親訪九龍城寨的感受。

  城寨沒有寬大的道路,只有幾十條小巷子,所以除了少數單車外,沒有其他車輛行走。這空間不超過四英尺,你從外面平安又平淡的世界一頭栽入時,外邊安全的世界已消失,陡然向下的巷子,蜿蜒曲折,把你吞噬於城寨之中。

  這裏陰暗又非常潮濕。在巷子裡無法站直身體,因位頂部佈滿亂七八糟的塑膠水管,許多都在淅淅瀝瀝的滴著水。一進入城寨,各種臭味交相襲來:首先是潮濕的味道──它是其他各種臭味的基礎;再往裡面走,就聞到燒香(居民在屋外點香)或燒炭的氣味,豬內臟腐敗的氣味、煮糖醋菜餚的氣味、可能正在變壞的生魚的氣味、工廠燃燒塑膠的氣味、拋光劑的氣味、在次飄來燒香的氣味和東西發霉的氣味。

  光線再怎麼亮都還是很昏暗,呈暗綠色調,還不斷有滲漏的水濺滴在石頭上。走過一條特別恐怖的小巷(踏著海綿般溼答答的地面,碩大的老鼠縱身跳過),就到達天后古廟的門前。古廟的前庭上方架起一張鐵絲網,用來阻隔樓上窗口不時丟下的垃圾,結果鐵絲網佈滿陳年穢物,陽光穿過它灑下,猶如在森林中,光線從葉間滲下斑駁的光影。

  所有這些隨性而為的工作和活動,罪惡、懶惰和勤奮,密集於此地,不受我們視之為理所當然的一切控制管束,能營造成猶如熱帶雨林身處那樣,差異巨大並且給予趕關強烈衝擊的環境,而其唯一的缺點,就是它顯然是有毒的。

 

p.209

 

  不少香港市民定期使用、到訪或利用城寨;在那裏買下房屋,光顧當地商店,到該處吸毒、嫖妓或看色情電影──一般來說,就是利用城寨低成本和不受法律規管的環境,然後就回到城外「正常」的環境。有些人完全在城寨範圍中生活和工作(還在那裏上學和退休),很少接觸城寨疆界外香港的其他部分。對他們來說,城寨確實是一座自給自足的「城」,給他們提供眼中一切所需。

  但從另一方面來看,城寨卻完全不是特例,反而與香港的情況極發展極為近似,甚至是其分身。畢竟,這個英國殖民地本身在政治、地理以至於社會方面,都是個反常事物。它存在於租借得來的土地(有明確的屆滿期限)上,處於一個巨大國家邊陲。它由英國人管治,是他們日漸萎縮的帝國外圍地帶,人口卻是與大陸關係複雜的本地華人(許多人也是由於各種原因而來的難民)。

 

p.214

 

  政府自然擔心引起人們對城寨的注意,可能會危害香港本身地位背後一向敏感的關係,令相對小的問題引發成大問題。因此,更為可取的做法不是去解決它,而是只要問題是可以容忍,就安之若素。城寨居民顯然察覺到這點,包括那些可能會盡量加以利用的人──各種犯罪份子和建築商。這種不受規管的狀態促使人們在城寨之上大興土木,而隨著它的建築發展不斷演化,這種不受規管的狀態變得更加真實和重要。

 

p.427

 

  這個空間──這是怎麼樣的一個空間呢?棄在路旁的舊砲告訴我們:上一個世紀,這裡曾是商運的碼頭、防守的要塞。後來碼頭拆去,城牆也拆除了……城牆的基石,用了來建機場。城牆的邊界已拆除了,水陸的邊界已不存在,新舊的邊界也不是那麼清楚。這是怎樣的一個空間呢?

  這是怎樣的一個空間──老人街連著老人院,大井街真是有大井,一切都彷彿名實相符,明白不過。但那你又怎樣解釋光明街呢?

  燈火通明的店鋪,過去是白粉的主要供應地,黃賭毒在這兒有它們的地盤。不遠的地方,轉過幾個街角,就是我們的朋友童年嬉戲之地、快樂自由的空間。妓女在一邊出沒,另一邊有神父講道、給貧民派奶粉。社工正在進行輔導工作;吸毒的人蹲在梯間吞雲吐霧。放映老幼咸宜電影的戲院,晚上變成表演脫衣舞的場所。這是一個混雜的空間、一個不容易一概而論的空間,一個看來可怕但又那麼多人嘗試正常地生活下去的一個空間。就像香港。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D* 的頭像
    D*

    ko-ko cu-ca Mockingbird

    D*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