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名:COSMOS 宇宙時空之旅1
作者:卡爾‧薩根
出版者:環華
新聞局登記證:版台業字第二二零一號
___
原本沒有打算抄這本,因為他雖是很好的天文科普書,但有點舊(1982年出版),怕科學類的知識早已推陳出新改朝換代(?)
我會看則是因為想看看薩根博士的書,剛好圖書館有這本就借了。
(薩根博士的書好少繁體版,都只有簡體版有出可惡!QAQ)
不過,最後看到有段「年輕人的宇宙討論會」裡的文字實在好幽默,還是忍不住想抄XD(我喜歡”航海家太空船”那段XD)
以後會再找更新的科普書來看,希望之後能挖到好書推給大家。
另,因這本書很舊找不到書封圖片,所以找了薩根博士以前主持的節目的banner來放。
D*
___
附圖p.52
(下方那張圖對我來說不論構圖或用色都有種難以言喻的魅力,放上來紀錄一下)
p.142
問:星球在何種條件下,才可能有生物存在?
博士:一般人都認為只要擁有類似地球的條件就會有生物存在,其實這種說法並不客觀。
由於人類必須吸收氧氣才能生存,我們就認為氧氣十分重要。事實上,有些微生物一碰到氧氣就會死亡。
地球誕生之初,大氣中並沒有氧,當時所謂的氧是一種毒素。因此我們絕不可驟下斷言:其他生物之生活條件必須同於我們人類。
例如:在木星上充滿氫氣的大氣中,也有生物存在的可能,或者在土星上的衛星──充滿沼氣的泰坦中也可能有生物存在。
問:我們為什麼要到外星球上尋找生物?
博士:當我們想到在地球之外的地方存在著生物時,內心自然會感到無比的興奮,這種感覺在基本上是由好奇心而起。
如能在地球外的地方找到生物,自然可以在兩者間做個比較。藉著比較使人類更瞭解自己及其他一切事物。
反過來說,假如我們歷盡千辛萬苦而終究無法獲得理想答案,那就表示,人類是這世界宇宙中唯一的高智慧生物,這不也是一件令人興奮的事嗎?
問:木星的衛星可不可能有生物存在?
博士:木星有13個衛星,其中有4個體積比地球還大。這些衛星的大氣密度很小,可以說稀薄得幾成真空狀態。所以,我認為其表面不太可能有生物存在。
但是,這些衛星擁有海洋,且成分除了水之外,尚有其他的液體。或許,在這些海洋中隱藏著無數的生物也說不定。
討論地球以外的生物時,有一件事情必須明白,那就是這種生物的形態絕對與我們不同,因為,我們之所以會是這種模樣,是經過無數次的偶然進化而成的。
p.143
問:航海家太空船把人類的友好信件帶上太空,是否能與地球外的生物溝通?
博士:人類在很早以前就想做這件事,但是,直到最近才一償宿願。
要完成這件事可經由兩個途徑:一是由準備發射至太陽系的太空船將人類的信件帶上太空,或者是,由航海家送上唱片等;但這種方法得花費相當長的時間。以航海家太空船的行程而言,必須花40000年的時間才能到達最近的恆星。
另一種較快速的途徑則是利用光速發送電波。這種方法以前曾經試驗過,是由電波天文學家以及太空學家,在1977年使用巨大的電波望遠鏡,將電波以光速傳送到球狀星團去。
不僅由電波天文學者發送電波資訊,電視電波也擔負此重要任務。換言之,就是利用光速將電視節目傳播至外星球上。電視向地球外轉播,這時,電視節目可以說是地球派出的親善大使。
假如具有這種設備的國家不好好改善電視節目的品質,那麼,當外星球的生物收視到地球節目時,必定會認為地球上不可能有高智慧的動物,而打消到地球來的念頭!我認為:如果是這樣的話,那就太可惜了!(一笑!)
問:對天體有興趣的年輕人,應該如何去研究星球,請博士明示?
博士:要研究行星等天體,最有直接關係的學問是,天文學與地質學兩種,這兩種學問的基礎是物理與化學。要理解物理與化學,就必須具備良好的數學概念。換言之,必須先打好數學基礎,再進修物理、化學,天文學及地質學。如此腳踏實地,按部就班,就能有所收穫。
同時我要提醒大家,要研究天體,必須對各種工學知識有深入的理解才行,其中最重要的就是與電腦有關的科學知識,因為,探測太陽系所使用的機器都是由電腦操縱的。
更重要的一點是,必須具有研究的精神;首先要對任何事物存有疑問,然後再去尋找答案。
比博學強記更重要的是徹底地瞭解,所以,不論多麼簡單的事,只要一有疑問,就必須馬上請教老師或朋友。總而言之,如果你碰到無法理解的問題,而仍願意去探索答案的話,我相信你將來必定會對科學有一些貢獻。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