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名:不當媽會怎樣?:無後生活的N種可能
作者:凱特・考夫曼
ISBN:9789869760386
出版:網路與書
───
內容簡介:
這是關於那條未被傳頌的路,
我們想告訴妳/你的一切風景。
不論東西方,主流文化仍以家庭為中心,「母親」身分被視為女性的必經之路,年少女孩、新手媽媽總不斷接收著母職的經驗傳承──就算沒孩子的女性日增,卻少有聲音告訴女孩與女人,如果女性不願、沒機會或沒辦法生小孩,可以怎麼規畫人生。
凱特.考夫曼是位嘗試生育未果的「非媽媽」,回首來時路,不禁希望當初能有前人傾聽心事、指點迷津。她爬梳諸多文獻,訪問跨越五個世代、24 至 91 歲的數百位無後女性,寫下她們與自身的人生故事,交織成這本「無後生活百科」,記錄這些女性如何成為「非媽媽」,以及她們對事業、家庭、社交、健康、理財、臨終安排等等的體會與看法,試著向關切探問的眼光說明:女人是怎樣不當媽,不當媽會怎樣。
本書內容有喜也有悲,有惋惜也有不悔,有豐沛也有空缺,有嚴肅也有幽默;不對任何人生抉擇加以評判,而是盼望建立非媽媽與同為女性的母親、與其他大眾之間,乃至非媽媽彼此間,一道理解與尊重的橋梁。這是作者獻給自己與所有女性的指南,也是她想分享給下個世代,生命寬廣無窮的選項。
本書特色
作者訪問數百位「非媽媽」後寫成此書。這些非媽媽的年齡跨越五個世代,有著多元的婚戀狀態、生理條件、性向認同,其人生故事展現女性沒當媽背後的社會、家庭、生理等種種因素,其中關於事業、家庭、社交、健康、老後安排等經驗分享,更為當代女性提供豐富又實際的參考資訊,也提供關心女性人生規畫的讀者了解的管道。
我自己在看這本書前,以為我會看到一本宣傳「女性不生育超棒的,羅列各種理由告訴妳不用考慮生育」的書(隨著我自己的心意就這麼自以為……),結果看了內容後發現是一本討論各種情境的書,像作者自己是想要懷孕,但因為身體的關係很難受孕,最後接受自己不能生育,書裡也有談到其他女性的各種情境,都各有不同。
我覺得這本書適合認同生育的人閱讀(無論自己有沒有生育),讓不同類型的人了解彼此的想法。但並不太適合我,因為我自己從頭到尾不覺得生育有必要(人類自願滅絕運動支持者在此XD)。
(以下有對這本書的小抱怨)
雖然我認同這本書試圖增加人們接受各種生命選擇的可能。
但,我很不喜歡書中頻繁的使用「非媽媽」這個詞來敘述沒有生育的女人,雖然作者已經在作品一開始(P.14-15)就有討論這件事,說因為還沒有適當的詞彙,所以會先使用不那麼完美的詞彙來稱呼。
但這個詞給我一種「假定女性就必須要是個媽媽」的隱性意涵,所以才有「非」媽媽(至少我沒聽過有人會稱呼沒有孩子的男性為非爸爸),好像如果妳沒有生育,社會就會把妳當成少數、當成某種異類。這本書邊談論希望每個女性都能自己定義自己的生活方式,邊使用這種詞彙,讓我的閱讀體驗很卡。
再來,我雖能理解這本書的預設讀者是女性,但作者談論很多內容時都會讓我困惑,為什麼這個社會只預設「沒有生育的女性會需要面對這類問題?」,像是我底下有放的P.214,描述無後女性需要預立醫療、安排財產等內容,很務實的一段內容。但整段文字的敘述讓我疑惑,所以沒有生育的男性呢?他們就不需要這樣的安排嗎?
就因為這種種,這本書會給我一種「想拓展女性的經驗範疇」卻反而更加深了「女性本來就該生育」的刻板印象,有點遺憾。
D*
───
P.18
一份又一份的研究證實,教育程度較高的女性,比較有可能沒有子女,或生得比較晚。其中一份研究指出,女性每完成一個求學階段(學士、碩士、博士),沒有生小孩的機率就會上升百分之十四。
教育程度提高,就業機會通常也會跟著提高。女性一直留在職場上(未就業期間不超過一個月),就很有可能不會生兒育女。但諷刺的是,持續就業的男性更有可能成為父親。二○一○年起,職場上超過一半的管理職和專業工作由女性擔任,從事這類工作的女性,沒有生小孩的人數比從前多。
P.65
席格解釋:「我們可以用四個來S了解人類的情感。我們需要有人關注(seen)、處在安全環境(safe)、得到撫慰(soothed),才會感到安定(secure)。」
P.90
有時候,要在和父母、手足、伴侶相處時,找出自己在家中的角色和歸屬,是一種微妙的進退關係。不論是原生家庭,還是透過婚姻、選擇、民事結合組成的家庭,若是家庭功能不彰,這種進退關係會變得錯綜複雜。沒有小孩的女性不會被理想化,躋身擁抱下一代的慈愛成人形象之列。我們可以選擇自己的角色,也可以試著符合他人心目中的樣貌。我們的挑戰是要在模糊不清的「家庭」概念中,清楚知道自己是誰。
P.190
我接下來的任務是找出我要在世上創造的東西,在那方面我還有為自己定義的空間。
P.199
信仰是源於地理分布的巧合──現年六十八歲的淑珊‧哈默如此看待宗教。她說:「如果我出生在雅加達,我會成為穆斯林。如果我出生在西藏,我會成為佛教徒。如果我出生在印度,也許會成為印度教徒。一切取決於我在哪裡出生。一定要成為基督徒,一定要接受耶穌為你個人的救主,否則就不能上天堂,依照這種想法,那是怎樣的一個神啊?怎麼會拋下所有從來沒有聽說過耶穌的人?拋下所有住在世界其他角落的人?」
P.214
一名負責任的無後女性,會確保自己有親朋好友和鄰居組成的支援系統,來留意她過得好不好。她會實施計畫,填妥相關文件,好好管理法律和財務方面的事;還會有朋友、親戚,或許加上專業人士組成的團隊,知道什麼對她很重要,確保她能依照自己的意志做決定,甚至在她不能決定時也能得償所願。她要選擇讓自己安全的居住選項,並預想到將來有一天,她所需要的照顧程度會改變。她會定期重新檢視規畫內容,視情況做出調整。這很困難,但沒有人可以代行其事。
在文件方面,需要簽訂的內容會依照階段改變,但基本上有:
1.指示在重大或性命攸關的情況下,妳想接受怎樣的醫療處置,以及誰能在妳不能替自己發言時代表妳(通常稱為醫療委任代理人委任書、醫療照護事前指示或生前預囑)。
2.指定在妳無法自行處理時,由誰管理妳的資產和財務,包括失能時要支付的帳單(持續性代理權授與授權書)。
3.如果去世,妳想如何及由誰處理妳的財產和財務資源(一份指定執行人的遺囑,或有指定繼任受託人的信託)。
P.284
決定接受他人的不同之處,當然是發生在一個人的內心的私密活動。而且雖然不贊同他人的情況和抉擇是人類的天性,例如對方住的地方、宗教信仰、政治傾向和金錢處理方式等,但是對這些事做出價值評判的話,可能會對建立強健的人際關係產生反效果。如果你能接受不生小孩是身為女性的合理選擇,那麼非媽媽就更能對妳敞開心胸。如果妳無法接受,那就請妳試著不要問對方有沒有生小孩,或是請妳在對方說沒有小孩時巧妙轉換話題。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