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undefined

 

書名:空屋筆記:免費的自由

作者:楊宗翰

ISBN:9789869379298

出版:布克文化

 

───

 

內容簡介:

 

我們生在一個充滿矛盾的社會。

人們逼著自己成為自己討厭的人、做討厭的事;

房子越蓋越多,有房住的人卻越來越少;農夫不吃自己種的食物;

食物越種越多,但丟進垃圾桶的卻多過吃進嘴裡的。

我們只缺一個選擇,一個可以讓任何人,而非單單有錢有勢的人,過得更好更和諧,

對環境更溫柔的選擇,而非更多、更大、卻更痛苦的選擇。

 

在我們這個世代,我們從小被教育著必須不斷的與人競爭、不斷的往上爬,才有可能存活下來。食物很貴、東西很貴、房價更貴,我們必須死命地工作、賺錢、然後買這個、買那個才可以。但同時,我們消耗了一大堆資源買過來的東西,往往卻沒有被好好的利用,買回來的東西過沒多久就成了家中的垃圾,堆著佔據我們花錢租來的狹小空間。

食物越生產越多,浪費掉的也越來越多;房子越蓋越多,住得起房子的人卻越來越少;文明越來越進步,我們卻一點都沒有過得比以前開心。

在我眼裡,問題並不是出在人類的自私。

對我來說,多數人之所以視錢如命,並不是因為他們內心貪婪,他們其實就只是想要過更好的生活,而金錢,是他們唯一知道的方式。

問題並不在於金錢,而在於金錢成了唯一的選擇,這才是問題。

我人在國外的時候,曾跟著一群不上班、不花錢,盡可能不消耗資源的無政府主義者們一起生活。那些人身上都沒甚麼錢,卻能在都市裡頭很自在地活著,並且有非常多的時間能夠幫助其他人。我們成立了一個免費商店,邀請大家把家裡閒置的東西帶過來,並自由的取用自己需要的東西。

那些人的理念深深影響了我,那是我想嘗試的方式,一種不需要很厲害、很有錢、很有權力。而是任何人,都能夠做到的改變。

 

回到台灣後,我開始撰寫那些人們的生活方式,我開始想在台灣各地成立無數個小小的免費商店,並將免費商店那種以無條件贈送來取代金錢或是交換的概念套用到東西以外的其他地方。從東西到食物、技能、交通以及住宿等等,其實都有不用花錢、不用消耗資源、而且很好玩的替代方式的。

我想透過這種不需要任何成本的行動,讓原本會被浪費掉的資源能夠有機會被好好利用,同時也從各方面降低人們在這個社會上生活所需要的基本開銷,讓人們得以從金錢的束縛中解脫出來。

我想要讓人們知道,我們絕對有辦法用更少的資源、過著更好的生活。而且重點是,這是大家都做得到的事情。

 

然而,在許多人的眼裡,台灣是個鬼島,台灣人很冷漠、很自私,我講的東西似乎太不現實了。於是,我開始在台灣環島,無條件地幫忙任何人做我能做的事情,然後,真的不斷地有人願意不求回報的幫助我,讓我搭便車或是邀請我去吃飯,我開始紀錄這些車主的故事,讓人們重新去看待這些常常被我們當成壞人的陌生人們。

 

嚴格說起來,我只是一個到處講話寫文章的部落客,能夠影響的到的人,其實也只有平常有在關注我的人而已,但是在一連串白吃的野餐活動後,開始有各地的人們自行在當地舉辦免費市集或是免費商店,從去年到現在,在全台各地已經有二十幾個自發性的免費商店和市集。而他們才是有辦法影響到那些叔叔、阿姨、老人或是小孩這些我接觸不到的族群。

 

因為我們的理念是盡可能不投資任何成本,而且大家都把這件事情當成遊戲,而不是工作,所以不會感到壓力,也沒甚麼好擔心失敗的。

 

但是,如果當這樣概念的地方越來越多。如果食物、東西、交通、知識這些原本我們覺得一定要用錢買的東西,都漸漸有了替代方案,人們在這個社會中所需的基本開銷可能也會越來越低,當人們發現自己不用逼著自己做薪水高自己卻不喜歡的工作,但還是有可能可以輕鬆自在的生活的時候,他才有可能去思考,他是不是可以去做一些也許收入比較低、但是他真正喜歡的工作、或是他覺得真正有意義的事情。

當人們不再被金錢制約時,他們才能真正的自由,做自己想要做的事情,然後把錢花在真正重要的地方,並且做最有效率的應用。

 

 

我之前誤打誤撞follow作者的FB(指路:https://www.facebook.com/noteinruin/),看了後覺得,這個人真是太有趣了吧~~~他四處搭便車、當沙發客、辦免費市集,讓大家交換多餘的資源或者才能。他是那種你看了會覺得「如果世界上大多是這種人大概會世界和平吧」的人。

但坦白說,他是那種我會很憧憬覺得很棒,但自己不會去做他做的事情的人(會想參與他辦的活動,比如參加免費市集去交換用不到的物品,或者去吃剩食廚房,但我不會想成為發起人,因為我對人類的信任度很低)。這讓我想到,之前看作者的FB寫道,「很多人覺得他做得事情很有意義,但希望自己小孩不要去做這種事」,恩,這情境好像有點相似……(說著說著有點歉疚……某種程度來說,我真是不自由啊)

 

無論如何,我認為作者為我們帶來一種可能,展示如何不用現有的制度去思考、用更沒有框架、不被消費主義綁架的方式生活,期待他後續的多元可能。

 

 

D*

 

───

 

p.7

 

  對我來說,多數人之所以視錢如命,並不是因為他們內心貪婪,他們其實就只是想要過更好的生活,而金錢,是他們唯一知道的方式。

 

  問題並不在於金錢,而在於金錢成了唯一的選擇,這才是問題。

 

p.59-61

 

  人類對待動物的理論,大致分為幾種:契約論、感受論、功利主義以及動物權利。教授先讓我們想像這四種論點的人對盲雞案例會有怎樣的看法。

  「人之所以會善待彼此,是因為彼此間有個『你對我好我就對你好』的契約。但人跟動物無法訂立契約,一隻雞不會因為你跟牠保證你會好好照顧牠的同類或是小孩,牠就下更多蛋,或是自願被你殺死,所以說,人類完全沒有善待動物的必要。」這是契約說的基礎論點,在契約論的觀點下,刺瞎眼睛或是剪喙痛不痛一點都不重要,只要換肉率高跟致死率較少所帶來的效益大於刺瞎所有小雞需要的成本,他們就會採用,會讓他們不採用此方案的理由應該只有擔心被消費者們知道了他們刺瞎小雞眼睛後,購買意願會下降吧!

 

  但感受論不這麼認為。

  「動物們能不能理解我們並不重要,重要的是他們會不會因此感到痛苦,跟剛出生的小嬰兒相比,豬的理解能力高多了,但我們不會因此認為把小嬰兒整天關在鐵籠裡面就是對的,因為我們知道他會痛苦啊!」所以對感受說而言,原本的剪喙跟致盲都會造成雞的痛苦,都不可以。

  然而,在這邊出現一個弔詭,教授提出另一個問題:

  「想像一下,如果今天那些雞不是用工具戳瞎的,是用基因改造生產出來的天生盲雞,那又如何?」在這種情況下,感受論便會很自然的選擇使用基改的盲雞。

 

  至於功利主義大概就像是個精算師。

  「如果改變軌道可以殺死一個人然後拯救十個人,就算那個人是無辜的,還是要以能造成最大利益的方案來做選擇。」功利主義會詳細的將所有優點跟缺點列出,將致盲所帶來的痛苦跟剪喙、剪爪以及互相攻擊造成的脫毛、感染相比,然後認為長痛不如短痛,並決定使用盲雞。

 

  「我們不能因為動物不能計算、使用工具或是思考來決定人們有沒有權力利用他們,很多人也不能計算、使用工具甚至思考,但是我們並沒有把他們當動物。我們覺得人們應該怎麼被對待,動物就應該如此。」我跟伊娜基本上都是比較偏向動物權利論的討厭鬼,在這種觀點下,只要動物本身犧牲的權益大過我們得到的效益的,都不應該。

  對動物權利論來說,最大的問題是出在人們只將動物當成一種「可再生的資源」,而不是一個一個獨立的生命。當我們用藥物做人體實驗的時候,我們絕不敢說反正死掉了再生一個人就有。只有將所有動物都當成一個一個跟自己等值的生命看待,才能解決問題。

 

p.69

 

  我從來就沒有想要恐嚇大家說什麼吃肉、喝牛奶,或是去動物園、抹化妝品就是殘忍的王八蛋,絕對不是。我只是想要促使人們對自己平常吃的、用的、做的事情有所意識,去理解那些被市場、法律所抹殺掉的生產過程。每個人會有自己衡量的方式,也許有人不吃肉、不吃蛋,但還是會使用動物實驗的產品;也許有人停止使用那些產品,但還是偶爾吃吃肉,打打牙祭。這都無所謂,至少這是他們在理解他們行為後所作出的選擇,而不是盲目無知的認為因為他們不知道,所以跟他們無關。

 

p.85

 

  你也許永遠都沒辦法接受吃垃圾這件事情,

  但是,試著去看看就好,

  去看看我們到底將什麼樣的東西都丟到垃圾桶去。

 

p.123

 

  驅使我想要做這些事情的,一直都不是愛心或同情心,而是憤怒!

  我憤怒的,是廣告媒體整天遊說我們說你很醜、很失敗,要穿這個、要吃這個、要買那個才可以。我們消耗了一大堆資源、剝削了一大堆員工在生產、設計、運輸這些物品,卻還是不斷蠱惑人們把可以用的東西丟給慈善團體,再去消費買新東西好「促進發展」。

  我憤怒的,是我們汙染了那麼多土地、水源、空氣,傷害了那麼多動物,付出了那麼多農民、工人的勞力,生產了這麼多的食物,又消耗了那麼多能源跟石油運送這些食物,加上包裝和冷藏,最後卻把這些犧牲及心血,理所當然地丟去當堆肥,然後嘆口氣說:「這也是沒辦法的事!」

  我憤怒的,是讓那些人不管再怎麼努力工作都養不活自己的社會,而這個社會卻放任這些情況持續惡化,同時逼著那些人拋棄自尊,去倚賴社會福利和慈善單位!

 

p.172

 

  人們因為不理解而批判;人們因為嘗試著去理解而尊重。

  (People judge because they don't understand. People respect because they try to understand.)

 

p.182

 

  這些人只是想要嘗試證明,在現有體制外的生活方式是可行的,而且他們還真的過的很開心,只是想要給正在被現有體制奴役著的人們提供一個選擇,絕大多數的人之所以願意繼續待在他們討厭的生活模式裡,不是因為他們真的喜歡那樣,而是他們不知道自己還能怎麼辦。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D*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