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期六讀書日:重探戰後臺灣政治史:美國、國民黨政府與臺灣社會

書名:重探戰後臺灣政治史:美國、國民黨政府與臺灣社會的三方角力

作者:陳翠蓮 

ISBN9786267236604

出版:春山

 

___

 

內容簡介:

 

──若林正丈(東京大學、早稻田大學名譽教授,《戰後臺灣政治史:中華民國臺灣化的歷程》作者)

 

在新的歷史時刻,重探我們的過去,思索我們的未來。

 

 

  近幾年來美中關係急遽轉變,臺海安全屢屢成為焦點。這是自一九七年代美中建交以來,國際局勢最大的轉向,將嚴重牽動臺灣命運,本書作者認為一個新的歷史時刻已到來。

 

  然而,過去臺灣社會長期處在威權統治之下,對集體命運無力也無從關心;威權時代鋪天蓋地的政治宣傳更導致民眾對自身國際處境或是無感、或是多有誤解。此種狀態延續至今,許多人對臺灣境遇仍缺乏認識,對臺灣民主化過程懵然不知,甚至歸功於蔣經國仁慈推動。

 

  為此,本書全面梳理了二戰結束迄今臺灣主要的政治發展過程,並從「美國政府—國民黨政府—臺灣社會」三方關係加以觀察分析。作者希望透過對這段歷史的回溯與借鏡,能有助共同體的成員們理解臺灣當前狀態,並在此基礎上思索未來道路。

 

  好的歷史研究有時很像推理小說,在眾人原本信以為真的說法上發現破綻,逐步拆解釐清、解答謎團以迄真相大白。本書就是這樣一本深具解謎魅力、讀完令人恍然大悟的論著。

 

  全書分成三部,各部均以戰後臺灣政治發展的重大謎團為核心,展開多角度交叉論證。第一部「東亞冷戰下美國政府的臺灣方案」,探討一九五年代初期,臺灣主權問題如何從《開羅宣言》歸還中國的約定,轉變為後來《對日和約》中地位未定的安排。第二部「蔣介石的反共王國」,說明敗逃來臺的國民黨政府如何在絕境中重振旗鼓,對外獲得美國認可,對內進行有效社會控制,全面建立起穩固體制。第三部「民主化的進程」,勾勒島內外人士如何攜手合作,並搭乘雷根政府「民主促進」政策的有利條件,終於衝破威權禁錮,尤其精采的部分,是經由綿密論證破解「蔣經國為臺灣民主化推手」迷思。

 

  除了重探過去,作者也為臺灣未來建言。她指出臺灣民主體質隱憂,期許深化民主體制,對內形成共同意志,對外爭取國際支持。這將是這一代臺灣人無法逃避的挑戰。

 

 

作者為我們提供一個視角:戰後史是「美國政府-國民黨政府-臺灣社會」交織拉鋸而成。

作者爬梳大量檔案文獻,因為是學術論述,一開始看有點悶,但越看越好看,看到後面解嚴前後各方力量互相對抗、試探、盤算,真是精采啊。我忍不住想,如果臺灣有南韓那樣的影視環境,那段歷史拍成電影一定很有意思。

 

最後作者呼籲臺灣社會必須深化民主體制,語重心長。臺灣的民主還很年輕,很多事情都還在練習與實踐,最近我也在疑惑什麼才是民主。一人一票票多者勝就是民主嗎?(那如果人民喜歡並選出威權者呢)充分討論就是民主嗎?(如果大多數人都覺得生活很忙不願討論呢)尊重專業時誰才是專業?近年各國皆有意識形態極端化的傾向,不同群體間的意見相互對抗,一個政治體制要如何在人民的意見幾乎對抗的情況下,保障「每個人的意見/需求都很重要」?

 

哎呀好像有點離題,總之,如果你對戰後臺灣史有興趣,很推薦看看這本書。

 

 

D*

___

 

P.134

 

  因為東亞冷戰局勢,美國政府加速推動對日和平條約,以構築反共防線。杜勒斯認為臺灣為反共防線的重要據點,不能落入共產陣營手中,因此決定廢棄《開羅宣言》,凍結臺灣地位。在美國政府主導下,對日和平條約僅規定日本放棄臺澎,並未明定臺澎主權歸屬,但由中華民國政府實質控制。此一處置自此延續,使臺灣處於極為特殊的國際地位狀態。

 

P.221

 

  莊萊德大使的看法赤裸裸呈現冷戰結構下的美國利益觀點:一、肯定獨裁政府,認為國民黨當局社會控制能力精密靈巧,不會出現像南韓一樣的危機;二、質疑臺灣人缺乏政治經驗,尤其較諸國民黨的反共承諾,臺灣菁英的「台灣獨立」主張對美國不利;三、為了美國在太平洋的戰略利益,只能依循過去路徑,繼續與國民黨政府合作,確保反共防線。簡而言之,對美國政府而言,臺灣的穩定與安全,比政治改革、自由民主更重要,過快的自由化將不利於臺灣的政治安定。

 

P.338

 

  冷戰時期美國與中華民國政府為戰略夥伴關係,但在美國與中華人民共和國關係正常化後,情勢大幅轉變。美國為了與中國合作對抗蘇聯,出售武器給中國;相反的,為了維繫美中關係,卻因此限制對臺軍售。中華民國政府為防止兩岸軍力過度傾斜及維繫臺海安全,必須仰賴美國政府在軍事武器上的協助,與美國政府逐漸變成單邊依賴關係。

 

P.356

 

  李登輝說,臺灣必須是屬於臺灣人的國家,這是他的基本觀點,所以他將修改憲法、推動民主化改革,最後的目標是總統直接民選。就像《聖經》裡的「出埃及記」,他說:

  「對,已經出發了。今後,摩西與人民都會很辛苦。不過,不管如何,已經出發就是了。」

 

P.378

 

  蔣經國確實屬意孫運璿作為政權接班人。郝柏村日記中記載,孫中風後,蔣經國深為惋惜,認為孫運璿既能奉行原則與政策,又深得人心,透露原本希望栽培他接任第八任總統。孫運璿生病後,蔣經國自己健康也不佳,但他自信可以撐完這一次六年任期,等到一九八八年中國國民黨第十三屆黨代表大會時再來宣布黨國權力傳承,因此將接班人腹案放在心中,從未向外人透露。這是所有獨裁者必須面對的困局:獨裁者只能盡量延後翻牌,這是確保自己終極權力的不二法門;一旦在生前指定接班人,無異宣告自己權力提早終結。豈知天不從人願,蔣經國終究無法撐到他預定的接班時刻。

 

P.388

 

  臺灣人總統李登輝同時是黨國威權的繼承者,此一結構性矛盾局限了他的改革縱深,使臺灣無法像其他民主轉型國家一樣,著手過往威權歷史的清理工程。作為臺灣人總統,李登輝擁有堅定意志帶領臺灣走向民主化,但作為國民黨主席,他必須鞏固黨內支持,方能掌握權力進行改革。更何況,一旦挖掘長久以來國民黨政府獨裁政治的暗黑歷史、追究政治責任,不就否定了自身的權力來源、也否定了國民黨政權繼續統治的正當性?因此,李登輝執政期間僅能以金錢府為二二八和白色恐怖受害者,從未動手清理威權歷史,未曾矯治黨產、金權、地方派系、黨國媒體等政經文化結構,遑論對黨工、情治、司法、官僚等體制共犯加以究責。

  李登輝主政下的國民黨政府主導了民主化,卻也使得臺灣民主發展的歷史詮釋與功過定位變得困難。不僅如此,因為未曾清理歷史,以致五十年來蔣經國神話、國民黨締造經濟奇蹟等威權論述依然是現今民主臺灣的主流觀點,「寧靜革命」的代價不小。民主化三十年來,歷任國家領導人陳水扁、馬英九、蔡英文都因各種理由,並未在歷史清理工作上有大幅進展,臺灣社會依然在舊威權土壤與新民主體制間矛盾拉鋸、不斷消磨,無法重新建立社會共同價值、凝聚群體共識。於是,每次大選都成為新舊社會你死我活的終極決鬥、集體病症總爆發的時刻。

 

P.398

 

  國民黨政府節制使用直接暴力,並不是因為它比菲律賓、南韓威權政府仁慈,而是統治條件使然。國民黨政府是以少數統治多數,必須盡量避免與臺灣社會正面衝突,以免引發不可預期的後果。

 

(中略)

 

  相較於南韓政府嚴厲打擊反對黨,國民黨的作法是絕對不讓反對黨成立,它收編在野人士、聯合「黨友」、分享權力;它分化反對者、甚至吸收部份人成為線民等等。韓國政府習於用軍隊武力鎮壓學生運動,但國民黨政府避免採用這種「直接暴力」,它更擅長「間接暴力」、「冷暴力」,它運用多重特務機關滲透社會各個角落,讓人民陷入恐懼,製造「人人心中都有個小警總」的社會氣氛,使得反對運動無法集結。

 

P.403

 

  戰後臺灣歷史發展並不只是臺灣社會與威權政府的對抗過程,因為國民黨政府高度依賴美國在軍事、經濟、外交上的支持,關鍵時刻美國政府的態度至為緊要,戰後史是「美國政府-國民黨政府-臺灣社會」三者互動的歷史。一九六○年代以前正值國際冷戰高峰期,美國政府與國民黨當局是反共合作夥伴,臺灣人追求自由的呼聲不被重視,威權體制依舊穩固。一九七○年代國際局勢出現變化,美國政府與中華人民共和國關係正常化下,國民黨政府高度依賴美國出售武器取得安全保障,兩者從夥伴關係逐漸向單方面依賴關係傾斜。此時正值卡特政府推動人權外交,臺灣民主運動在情勢變化中獲得更多成長空間,迄至一九八○年代雷根政府推動民主促進政策,國際社會第三波民主化加速推進,國民黨政府逐漸無力承受來自島內民主運動與美國民主化要求的雙重壓力。簡言之,臺灣的民主改革正逢美國外交政策與第三波民主化風潮的有利時機,外在結構因素成為重要助力。

 

P.408-409

 

  臺灣民主化過程未曾出現龐大人民力量撼動獨裁政權、結束其統治的場景,也未出現新上臺的改革勢力大刀闊斧進行歷史清理與責任清算。事實上,二○○○年政黨輪替時,改革陣營僅獲得三九‧三%得票率入主總統府,臺灣民主化得以達成不乏歷史機運與幸運成分。在此情況下,臺灣大多數民眾並非民主價值追求者,而是搭乘民主化便車,缺乏對民主社會公民責任的自我要求。另方面,改革派政府未獲得多數支持,為了政權穩定或不得罪選民,並未進行深層歷史清理,去除威權遺緒。更有甚者,威權舊勢力以民主之名大肆批評攻擊民選政府,利用自由開放社會抗衡民主體制,鼓吹美好的舊時代記憶。於是,臺灣社會長期以來在舊的威權土壤與新的民主制度中拉鋸,自由民主體質無法深化。由於民主體質遠遠落後,公民社會無法形成,我們的民主政治運作淪為兩年一次地方選舉、四年一次總統選舉的形式追逐,而無法落實理性、寬容、公共對話、尊重專業、凝聚共識、追求共好等民主核心價值的日常實踐。

  近二十年來臺灣民主體質未見提升,社會紛擾不斷,近期中國因素影響大選,資訊站、認知戰鋪天蓋地而來。臺灣社會如何深化民主體制,對內形成共同意志,對外爭取國際支持,已是無法逃避的重大挑戰。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D* 的頭像
    D*

    ko-ko cu-ca Mockingbird

    D*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