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名:貓哲學:貓與生命意義
作者:約翰.葛雷(John Gray)
譯者:陳信宏
ISBN:9786269599134
出版:春山
___
內容簡介:
追求幸福這種事,也只有自尋煩惱的人類才會做
40年貓奴資歷的哲學教授,向主人學習生命之道
人這種動物,只要活著就經常感到不安與憂懼,無論是人跟世界的關係,或是人跟自己的關係,總是充滿痛苦折磨。人類的哲學思想,有大半在討論人為何會痛苦,該怎麼避免痛苦,如何在充滿變動與失落的世界安身,如何過得幸福快樂。
貓卻不同。貓不追求幸福,因為幸福就是牠們的預設狀態。這本書的主題是貓的天性,以及我們可以從中學到什麼。我們能夠從貓身上學到的,或許比過往的偉大思想家更多。
本書作者葛雷是知名的政治哲學家,也是高產量的書評寫手,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海耶克、《黑天鵝效應》作者塔雷伯都對他讚譽有加,後者更稱他是自己最尊敬的當代思想家。葛雷養貓超過四十年,他從自己對貓的觀察,以及過往哲學與文學對貓的描繪當中,娓娓道出貓的生命態度帶給人的啟示。
因為我最近比較忙,所以挑一本可愛的小書來讀。
讀完感覺:確實長度ok、作者書寫方式在我的好球帶、重點:我喜歡貓。(看這本書真的必須要喜歡貓才能有所感應)
我覺得這本書總體來說有點龐雜,一下子提貓和哲學,也有生命意義、與貓相關的真實故事/文學作品等等,比較類似雜文集的概念,看完也不太會有一個中心思想或喔我領悟了什麼的感受,但如果讀者本來就喜歡貓,應該會覺得很愉快,還得到一些和貓相關的有趣小故事。(所以再次強調要喜歡貓才看這本書XDDDDD)
(ps.這本書我是看電子書,所以下方的書摘只放章節名稱沒有放頁碼)
D*
___
摘自《 貓與哲學》
與其教導自己的貓,比較明智的做法應該是向貓學習。人類沒辦法變成貓,但他們只要把自己身為高等動物的優越感擺在一旁,也許就可以理解貓為何能夠活得逍遙自在,而不必焦慮詢問該怎麼活。
*
摘自《一位愛貓的反哲學家:蒙田》
根據庇羅的說法,沒有任何事物可以為人所知。如同蒙田所言:「人類遭受一項疫病所苦,亦即他們認定自己知道些什麼。」
*
摘自《一位愛貓的反哲學家:蒙田》
蒙田的懷疑態度比起最激進的庇羅主義者都還要強烈,他不認為有任何哲學思考能夠平撫人的不安。哲學的用處主要在於助人擺脫哲學。
*
摘自《賀吉與人類的墮落》
約翰遜的不安其實是所有人共有的煩惱,只是在他身上更加放大而已。大部分的人生都是一連串的抽搐。事業與愛情、旅行與變動不停的哲學思想,都是心智當中停不下來的抽動。如同巴斯卡所言,人類不懂得怎麼靜靜坐在房間裡。
*
摘自《道德是一種非常奇特的慣俗》
道德有許多吸引人之處。有什麼能比恆久正義的願景更迷人?然而,正義的願景就像鞋子的款式一樣,會隨著時間而不斷變化。道德的要求不但會隨著世代而變,甚至在個人的一生中也可能改變不只一次。不久之前,道德要求我們延伸帝國勢力來傳播文明,但當今的道德則譴責一切型態的帝國行為。這兩種判斷的互相對立無可調和,但是宣告這兩種道德的人卻都能夠獲得同樣的滿足,也就是一種自以為是的道德優越感。
人談起道德,其實並不知道自己談的是什麼,但同時卻又對自己提出的意見感到確切無疑。這點看來也許頗為矛盾,但其實並不矛盾,因為他們只不過是在表達自己的情感而已。除了他們為了支持自己而舉的實例之外,那些價值判斷根本沒有真偽可言。這就是為什麼人在道德當中不可能會有相同的看法。價值判斷如果只是單純表達情感,那麼就沒有什麼同意或者不同意的問題。
*
摘自《斯賓諾莎論依據天性而活》
整個斯賓諾莎倫理學的核心概念,就是所有有生命的東西都會彰顯出自己是什麼樣的特定生物體。
這種看法與古典觀點還有一神論觀點都非常不一樣。亞里斯多德提出的古典觀點認為萬物都致力要成為其所屬類型的完美樣本,而一神論觀點則認為人類若要獲致美好人生就必須趨近神聖個體的完美特質。你一旦放棄這些傳統信念,就不會認為人類具有獨特的能力,能夠選擇自己的善;而是會認為人類就像其他生物一樣,都是致力於追逐自己的天性所要求的善。
*
摘自《斯賓諾莎論依據天性而活》
理性主義的缺陷就是認為人類可以套用理論而活。
*
摘自《無我的自我中心》
殘忍是一種負面的同理心。除非對別人感同身受,否則你就沒有辦法以他們的痛苦為樂。
*
摘自《文明是一種否認死亡的方式》
維根斯坦寫道:
如果永恆不是被解讀為無盡的時間長度,而是不受時間影響,那麼活在當下的人即是擁有了永恆的生命。
*
摘自《貓帶給我們的十項生活建議》
你如果學不會比較像貓那樣生活,不必遺憾,只要返回轉移注意力的人類世界即可
活得像貓意指完全不渴求自己生活以外的事物,也就是過著沒有慰藉的生活,而這樣的生活有可能讓你無法承受。若是如此,那就信奉老式的宗教吧,最好是一個充滿儀式的宗教。你如果找不到適合你的信仰,那就讓自己融入於一般人的生活當中。浪漫愛情所帶來的興奮與失望、對於金錢與野心的追求,還有政治的鬧劇和新聞的紛擾,很快就會把空虛感消除殆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