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名:我們最幸福:北韓人民的真實生活(Nothing to Envy: Ordinary Lives in North Korea)
作者:芭芭拉.德米克(Barbara Demick)
譯者:黃煜文
ISBN:9789861207896
出版:麥田
---
內容簡介:
朝鮮向來是個外人難以深入、臆測的一個祕密國度。
夜空中,整個朝鮮地區都是黑的,那黑暗訴說著人民深不可測的痛苦,
有時卻又穿插著零星微弱的希望曙光……
與燈光閃耀的南韓相比,北韓好似黑夜與白晝。在這裡,飢荒奪去了數百萬人的性命,製造和貿易幾乎停止,經濟崩潰,醫療機制失敗,人們習慣於行走在要跨越屍體倒臥在街頭。
朝鮮曾遭受兩次悲劇。第一個是朝鮮半島分裂的二戰結束時(史達林安扶植金正日作為蘇聯在朝鮮的代理人),第二悲劇是蘇聯的崩潰(在後蘇聯時代,朝鮮遭受短缺,電力,自來水和食物)。金日成和金正日藉機創造了個人崇拜的一種痴迷的支持,自我監督的社會。本書透過生動地描寫六個勇敢的叛逃者的悲哀生命,投射出現實生活中集權主義的本質。
《我們最幸福》作為一個故事它確實引人入勝,但實質上則作為一種政治信息的描述:看這個極權主義鎮壓下可怕的朝鮮共和國是如何成功地讓人民對外部世界完全一無所悉,以及他們如何避免內部政權的垮台?其中究竟暗藏了什麼樣的詭計?
從六名平凡百姓的生活中,我們對北韓有了超乎以往的認識。
《我們最幸福》追溯六名北韓人超過十五年來的生活──在這長達十五年以上的混亂時代裡,他們遭遇金日成去世,他的兒子金正日在無人挑戰下接掌大權,以及蔓延全國的大饑荒,這場災難奪去全國五分之一人口的性命。
獲獎的新聞工作者芭芭拉.德米克帶領我們進入一個過去從未見過的國度,她讓我們深刻體會到,生活在今日最壓迫的極權主義政權下會是什麼感受──這是個歐威爾筆下的世界,沒有網路,廣播與電視選臺鈕全固定在政府頻道上,就連表露情感也會遭到懲罰;在這個警察國家裡,告密者受到獎賞,而無心的言論很可能讓人終生監禁於古拉格。
德米克帶領我們穿過政府的重重檢查,進入到北韓深處。從謹慎而敏銳的報導中,我們看到她的六名主角──他們全是尋常的北韓平民──戀愛、養家活口、懷抱野心,以及努力求生。一個接一個,他們終於發現自己被政府背叛,而我們全程參與了他們的心路歷程。
《我們最幸福》是極權主義文獻的開創之作,它讓我們有機會一窺這個逐漸具有全球重要性的封閉國度。
超怪,我一直以為我讀過這本書。我在想是因為我很之前看過一本講北韓的書,而且我也看過同個作者的《吃佛》,所以腦子就混成一塊了。
剛好我之前在讀也是在講共產國家的《二手時代》,感覺得出那些生活有相似之處,像是無孔不入的監聽和告密,還有勞改營,但《二手時代》有著各式各樣的暴力,無論是國家對人民或是人民對人民都很殘酷,而這本書最強烈的部分則是飢餓,那種管控人民的方式感覺更加隱晦。像是書中的宋太太就算丈夫活活餓死、兒子病死,她也沒有怪國家,讓人對北韓政權對人民思想管控之深感到震驚。
這本書在2009年寫成,如今也過了十多年,很好奇北韓現況究竟如何。當然,他依舊是個封閉的國度,也許任何能夠得到的資訊,都只是片面中的片面。
D*
---
p.100
那一天是一九九三年九月九日,金智恩永遠也忘不了這個日子,因為這是她出生以來第一次整天沒吃東西。很少有人會記得這麼清楚。一個時代的結束不是在轉瞬間產生的。它往往需要數年的時間,直到人們發現他們的世界已經完全改觀。
p.149
金日成的死實際上並未對北韓造成多大改變。金正日在他父親去世前十年已逐漸掌握權力。經濟不可避免的崩壞是經年累月的結果,其病根始於北韓經濟的缺乏效率。但北韓的偉大領袖挑了一個好時辰離開人世,往後數年的災難因此不至於使他畢生的事蹟蒙塵。要是金日成多活幾年,今日北韓人將不會以懷舊的心情回顧在他統治期間曾擁有過的相對富足的生活。他去世之際,剛好就是他的共產主義美夢嚥氣之時。
到了一九九五年,北韓的經濟就跟它的偉大領導人的屍體一樣靜止如石。平均每人國民所得直線下降,從一九九一年的兩千四百六十美元,陡降到一九九五年的七百一十九美元。北韓的商品出口從二十億美元掉到八億美元。經濟的崩潰具有一種有機性,彷彿一個生命體正緩慢喪失功能,走向死亡。
p.169
一個人的死是悲劇,一千人的死是統計數據,這話說得不錯,對美蘭來說也是如此。她還沒領悟到,自己的冷漠其實是環境養成的求生技能。一九九〇年的北韓,為了生存下去,人們必須狠下心來不跟別人分享食物。為了不讓自己發瘋,必須裝作漠不關心。
p.172
有一種說法認為,在共產國家成長的人無法獨立謀生,因為他們總是期盼政府會照顧他們。但對於北韓饑荒的無數受害者來說,這種說法並非事實。北韓人民並沒有消極等死。當公共配給體系停止運作時,民眾被迫各憑本事填飽自己的肚子。
北韓人學會吞下自己的自尊與捏住自己的鼻子。他們從農村動物的排泄物中挑出未被消化的玉米粒。船廠工人發展出一種技術,原本儲存糧食的貨艙底部殘留著腐臭黏膩的東西,他們將這些東西刮起來,放在地面晾乾,從中可以拾取一點未烹煮過的稻米與其他可食用的穀物。
在海灘上,民眾從沙裡挖掘貝類,將海藻裝滿桶子。當局於一九九五年沿著海灘設立柵欄(表面上是為防範間諜,實際上更有可能是為了不讓民眾捕魚,因為這些漁產是國營公司的禁臠),民眾只能到海邊未設柵欄的懸崖,將一把把的耙子首尾綁起來,伸到海裡撈海藻。
沒有人告訴民眾該怎麼做,北韓政府不願公布糧荒的嚴重程度,於是大家只能自求多福。婦女們彼此交換烹飪心得。煮玉米時,玉米的殼、穗軸、葉子與莖不可丟棄,這些可以一起磨成粉。即使這些東西沒有營養,但可以產生飽足感。煮麵至少要煮一個鐘頭,讓麵條看起來大一點。在湯裡加一點草葉,看起來就像加了蔬菜。把松樹樹皮磨成粉,可以做成糕餅。
民眾投入一切心力在採集與生產糧食上。一大早就要起床尋覓早餐,早餐一吃完,緊接著就要思索晚餐的著落。原本吃午飯的時間則拿來睡覺,可以保留一點熱量。
然而這麼做終究還是不夠。
p.351
脫北者經常發現自己難以安定下來。對於逃離極權統治的人來說,要生活在自由世界並不是那麼容易的事。脫北者必須在一個擁有無限可能的世界裡重新探索自己。對於我們這些習慣自己做選擇的人來說,決定住在哪裡、做什麼、甚至於早上要穿哪件衣服,都不是件容易的事;對於一輩子都由國家為他們做決定的人來說,面對這麼多選擇,更足以讓他們完全癱瘓。